第一二四章 你也在這裏(1/2)

(更新說一下:正常一天是兩更,早晚各一更,我是手殘黨,存稿不多,一章三千字的章節通常要兩個小時才能寫完,所以速度不會很快,當然偶爾也會爆發一下,當紅票給力或者收藏給力的時候,我就會將不多的存稿用上,也算是對書友們的感謝,書進入書院情節,寫了些好玩的支線情節,大家看的舒服最好,看的不爽請無視我,發牢騷可以,別問候我家人,他們身體都很好。)


應天府尹亦派了幾名官員前來道賀,府尹大人本欲親來,但公務繁忙隻得作罷,於是派了手下的一些提學官和衙門裏的一幹屬官前來站場子,畢竟應天書院是皇上禦賜匾額的學府聖地,出了不少的人才,稍微表示一下關心還是必要的,說不準日後這其中便有相公在內,日後也許互有交集相互提攜也未可知。


幾名官員被請上場,講了一番道賀的話之後,接著便是主院山長出場收尾了。


熱烈的掌聲中,上前說話的正是那坐在中間大椅子上須眉皆白,麵色紅潤的老者,曹敏介紹時稱之為戚翁。


蘇錦早就懷疑這老者是書院的頭兒,判斷的根據其實很簡單:這麽老還在書院裏邊呆著,沒回家抱孫子,必定是個重要人物,而且看他的座次在最中央,顯然按照後世的說法,其他人是緊密團結在他周圍的。


那老者抱拳為禮,臉上刀砍斧削般的皺紋笑成了一朵菊花兒,待台下稍淨,開口道:“諸位學子,今日又是我應天書院進學之日,大宋各地亦有近兩百名青年才俊匯集於我書院之中,共讀聖賢之書,同議治國之道,老朽甚為欣慰。”


“諸位新來俊秀可能對本書院的來曆不甚了了,這裏老朽也不憚再給諸位介紹一番,本書院之前身名為睢陽學舍,若論曆史淵源可追溯至五代時期,後我大宋一統之後,宋州楊愨協鄙人先祖戚翁戚同文共同經營此學舍,太祖爺關切文治,我大宋朝又極為缺失經世之才,學舍得以繁榮發展,直至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庚辰,應天府民曹誠曹翁,以貲募工,就吾祖戚同文所居,造學舍百五十間,聚書千餘卷,博延生徒,講習甚盛。應天府上奏其事,皇上極為推崇嘉許,特詔賜匾額曰“應天府書院”,仍令應天府募職官提舉,又署誠府助教,並將本人從禮部侍郎之職調任本院主事,直至今日。”


蘇錦肅然起敬,大中祥符二年至今三十年過去了,眼前這個白眉白眼的老頭兒不僅是書院創始人戚同文的孫兒,身為朝廷禮部侍郎,卻專心大宋教育事業這麽多年,殊為不易。


“老朽戚舜賓,乃是先祖戚同文戚翁嫡孫,忝居主事山長三十年,實乃今生最得意之事,我應天書院學子亦是個個俊秀,三十年裏,老朽親眼所見從我書院走出之輔國良才不計其數,故工部侍郎許驤、侍禦之宗度、度支員外郎郭承範、董循,右諫議大夫陳象輿,屯田郎中王勵,太常博士滕涉等均出自我書院之中,三十年間曆科舉十餘科,高中者以數百計,出狀元郎四人,探花郎九人,一甲進士數十名,其餘各甲舉人進士兩百餘人,尚有眾多聞名天下之名士雖未入朝為官,但遊學各處,尊儒天下,亦不勝枚舉,所以,諸位今日能來此進學,實乃幸事;莫看你等今日布衣草履,隻需盡心盡力苦讀聖賢書,深諳書中至理,他日未嚐不可飛黃騰達成為朝廷柱石,望諸君多多努力,明天秋闈大考,希望諸位中能有出類拔萃之賢才,為國所選,為我書院爭輝。”


戚舜賓一番熱情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