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三章 大三元(下)(1/4)

(人在外地,但願自動傳不會出差錯。)


黃培勝的嗓音洪亮,誦讀文章清晰而有力,一字一句送入眾臣耳中,眾臣的臉色卻是越來越難看,漸漸若坐針氈起來。


少頃,洋洋六七千字的文章盡數念完,文德殿內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蘇錦的這篇文章名為針砭時弊,實際上通篇皆為變革舉措,而且按照蘇錦的說法若是當真進行變革的話,那可是驚天動地傷筋動骨的大事,所涉人事繁雜,觸動的利益巨大,必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至於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目前尚無從評估。


就拿第二條來說,抑僥幸,即限製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徑。蘇錦明確指出,朝廷大員每年都要自薦其子弟充京官,經其推算一個學士以上的官員,經過二十年,一家兄弟子孫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這樣一個接一個地進入朝廷,不僅增加了國家開支,而且這些官宦子弟又大多不幹正事,相互間卻包庇勾連,結黨營私。


蘇錦的意思是要限製官員的恩蔭特權,防止他們的子弟充任館閣要職;此舉若成,自然會讓政務清明並減少大宋財政俸祿的供給壓力,對朝廷而言自然是極好的一項建議。但殊不知,此舉若真的實行,必然觸動大大小小在職官員的利益。


朝廷最近雖倡導官員子弟憑本事參加科考,但也僅僅是倡導而已並未強製實行,實際上官員子弟參加科考隻是做做樣子而已,考上了自不必說,即便是沒考上,也必會想盡辦法安插進衙門為吏,時日一久便可累集資曆正式授官了。


這一塊大蛋糕,自大宋立國以來早已成為官員們心目中理所當然的福利,現在這個蘇錦居然提出要動了這塊福利,這不是在自找不自在麽?


在座的都是朝廷老臣,個個為官都在二十年之上;以晏殊為例,其家中七子除了最小的晏幾道尚在繈褓之中,其餘的均已成年,且個個紈絝不肖其父。


晏殊雖痛恨養子不肖,但也不能不管他們,憑著自己的身份,並皇上的恩寵,奏請聖上在三司衙門並京城清要之處將兒子們都安插了官職;雖然官職不大,但好歹也個個是官身;晏殊還有四個侄兒也同樣通過關係安插為官;所以當晏殊聽了蘇錦這篇策論,首先想到的便是一旦要是皇上聽了蘇錦的話實行此條的話,自己這十個子侄怕是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