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嫡長女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四百二十五章不由己(3/3)

京兆最繁華的祥和大街有過之而無不及。


沈華善將臨時就職的府衙,宣在了河南鄭州府衙,這是錢同式殉職的地方,也是沈華善緬懷故人的地方。此刻,在府衙內,陳成正說著話。


“老太爺。我聽聞,從百姓中選出的那一批賢能,雖然不熟悉官務政事,但勝在兢兢業業,在百姓中又有威望,現在百姓們都平靜了,民心歸矣。這個真是好辦法,老太爺真是神了。”


陳成的語氣甚是感歎。老太爺隻露了這一手,就將百姓歸心了,讓他不得不服。


沈華善聽了陳成的話語,略揚了揚嘴角,這個辦法,還是他聽了鄂州韋鬆江的請求,才想出來的。


韋鬆江,原名韋二,曾有軍功,又略通文墨,沈華善便有意讓他擔任一個官職,當然,沈華善會有這樣的決定,沈寧所說的前一世韋鬆江其人,也占了不少因素。


不管這個韋鬆江是不是沈寧說的那個平亂之人,就衝他的表現,沈華善也打算重點培養他,能迷途知返又有膽色文墨的人,不易得。


韋鬆江在接到任職命令之後,帶著惴惴心思,向沈華善表示:其實在他們那一個小營隊,最有威望最有本事的,不是他,而是另外一個人。既然他都可以擔任官職,便請求沈華善也給那人一個機會。


“其實真正有才能的人很多。當時黃大將軍……黃淵打的旗號就是考選不公、埋沒人才,所以……所以屬下認為應該給他一個機會。”


韋鬆江當時是這樣說的。韋鬆江隻是為了同伴請求,沈華善卻受了啟發,想到了在百姓中挑選賢能這個辦法。


原來的官員、河內衛的士兵、河內道的百姓,這三管齊下,才堪堪重新搭起這三地的官場架構,也贏得了民心。


不過沈華善神色頗為憂慮。百姓的心是暫時穩住了,可是這持續的旱災,就像一個巨大火藥桶,稍有不慎,就會爆開來。


一方麵,沈華善一方麵帶領這三地的官員自救,一方麵向江成海拿錢、糧,以助河內道百姓渡過難關。因此,才有送往戶部的加急文書,才有送給江成海的急信。


接到書信的江成海,心急不已卻無計可施。河內道缺錢少糧,而且缺的,不是幾萬兩幾千石這樣的小數目,而是上百萬兩銀錢、幾萬石糧食。還要源源不斷供給,直到河內道有雨水來為止!


這樣的數目,戶部哪裏供應得起?戶部是掌管天下之糧財不假,但是對河內道能做的,就是從江南道、嶺南道等地調去糧食。


可是如今最富庶的江南道都表示情況不樂觀了,觀察使王備直接就拒絕了戶部的要求。他拒絕的原因很充分,若是還從江南道調錢糧的話,說不定江南道就有動亂了。


這原因,直接讓江成海臉色發綠。戶部能有什麽辦法呢?就算他有心往河內道送去幾百萬兩,國庫也沒有這個錢財!


江成海萬般籌計,仍是苦悶不已,隻得去沈家找葉正純訴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