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破敗的寺廟(1/2)

二叔要來,我的底氣,又足了一些。


上午九點,我們和二叔匯合;十點,我們到了嫻姐說的那座寺廟。


這座寺廟給我的第一感覺是破。


一般來說,一座寺廟,正麵由左到右,分別是鼓樓,山門和鍾樓。


這座寺廟,沒有鼓樓,也沒有鍾樓,隻有居於中間的山門,也就是大門。


山門一般有三個門,分別是位於左側的無相門,位於中間的空門,位於右邊的無作門。


這三門,象征三解脫門,簡單點說,就是悟、空、靜。


山門,是一座寺廟的門麵,不說建的巍峨壯麗,但也得差不多吧!


可這座寺廟的山門,就和普通人家的大門一樣,如果不是正中那扇門上掛著的寫有楞嚴寺三個大字的牌匾,我幾乎以為,這是一個農家院。


進去後,裏麵也不是很大,正麵是一座大殿,左右兩側各有一些房間。


這座寺廟,有點類似我老家那些沒什麽香客的道觀。


隻從這一點看,就能知道,這座寺廟的主持大和尚,不是那種善於經營,鑽進錢眼的人。


我們進來後,從大殿裏走出一個穿著黃色僧衣,看起來七十歲左右的大和尚。


“慧信大師!”


看到這個大和尚,嫻姐匆忙上前。


“嫻善信!”


慧信大師雙手合十,臉上滿是慈悲相。


對於廟裏的和尚和觀裏的道士,我的觀感很複雜。


由於近年來旅遊開發的緣故,很多位於景區的寺廟和道觀,一言難盡。


那裏麵的和尚和道士,有很多不是真的和尚和道士,而是景區的工作人員。


對於他們來說,不論是當和尚還是道士,不是因為信仰,而是為了生活。


但對這一位,我的觀感很好。


嫻姐說,現在的楞嚴寺裏,一共有兩個人,一個是慧信大師,一個是她的私生子宏樂。


早些年,寺裏的和尚多一些,有五六位。


這些年,有的和尚去世,有的還俗,有的受不了清貧,去了別的寺廟,最後隻剩下了慧信和宏樂。


嫻姐說,剛把孩子送來那幾年,她沒多少存款,片酬也不是很多,寄過來的錢也就不多,一年一萬左右。


這幾年,她賺的越來越多,寄的錢也越來越多,已經從最開始的一萬漲到二十萬。


九十年代那陣,一萬已經不少。


至於現在的二十萬,還是不能算少。


有這些錢,怎麽也不能說清貧,但嫻姐說,她這些年寄過來的錢,慧信大師隻花了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錢,都以小樂的名義存了起來。


慧信大師還把存折給嫻姐看過。


正是因為如此,我才覺得,這個慧信大和尚不錯。


“小樂怎麽樣了?”


嫻姐第一時間問孩子。


“宏樂在僧房裏!”


慧信大師指了指左側的房子,便在前麵帶路。


說話的時候,慧信大師若有所思的看了我們幾個一眼。


我們爺幾個沒吭聲。


尤其是老葛,正常來說,老葛這時候肯定會陰陽怪氣幾句,但這次,老葛沒有。


往僧房走的過程中,嫻姐醒過神一般,替我們介紹了一下。


對我們爺幾個,慧信大師是客氣中帶著一絲疏遠,隻是雙手合十,點了點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