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永徽五年,深宮中的王皇後終於發現,她陷入了“前門拒虎,後門進狼”的尷尬危險境地。
當初為了打壓得寵的蕭淑妃,把在感業寺的武媚迎了回來,果然投了高宗李治的心頭好,不出兩年,李治便把蕭淑妃拋在腦後,這位昔日不可一世的寵妃,終於也嚐到了孤寂冷清、被人撇棄的滋味。
王皇後的喜悅並未維持多久,她終於意識到迎武媚回宮,竟是“傷敵八百,自損三千”而已。
若說蕭淑妃囂張跋扈,那這位新冊封的武昭儀,便是智慧加隱忍型的蕭淑妃。
如果王皇後能預料到以後會發生什麽,她寧肯選擇十個蕭淑妃,也不會對上一個武昭儀。
但是,雖然對未來一無所知,居住在清明宮的王皇後中,夜深人靜之時,會時不時地感覺到一股透骨的陰涼,從武昭儀居住的蓬萊殿方向傳來。
女人的預感往往是最準的,這一天終於到來了。
武昭儀喜得了一名小公主。
皇後畢竟無有所出,心中更有著對新生兒的一絲好奇跟喜悅,這日便起駕前去探視。
接下來發生的事,成為王皇後畢生難以解開的夢魘,而且注定會在大唐的後宮掀起滔天波瀾,讓整個後宮天翻地覆。
隻是沒有人想到,也無人敢想,這波瀾並不僅僅限於後宮而已,翻天覆地的,還將是整個天下,整部大唐史。
據《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所記載: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九》言:後寵雖衰,然上未有意廢也。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
《新唐書》同《資治通鑒》都成於北宋之時,所記載真偽,自然也無人知曉。
但在當時的大唐後宮,小公主的忽然暴斃,最大的嫌疑人,卻毫無疑問是前來探望的王皇後。
在高宗李治看來,皇後一則嫉妒昭儀,二則,小公主原本好端端地,如何皇後剛來探視過後,公主便告“暴斃”?
由此,高宗李治的廢後之心越發堅定。
但因為長孫無忌跟褚遂良等老臣的竭力勸阻,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