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擼起袖子狂幹,凡是加入馮庸軍隊的人,沒人給五個大洋的俺家費,並且承諾每個月士兵能夠得到六塊大洋的軍餉.
當今的軍閥部隊大多是有斷餉或者缺餉的情況,所以這份待遇在整個民國來說都是數一數二的,對於那些躲避兵禍來到東北的流民,還有各大軍閥的逃兵來說,無疑是一條生路,因此絡繹不絕的人參軍。
不過這般優良的當兵待遇之下,伴隨的也是嚴格的參軍條件,當然第一身體康健,其二沒有不良嗜好,例如吸大煙,第三,會打槍的人優先。
短短幾天,就招滿了四千人,加上剔除老弱之後篩選出來的守備團500士兵,加起來共四千五百,湊夠一個團是綽綽有餘,所以馮庸就截止了招兵.
一次性招太多的兵,人手訓練不過來,這短短半個月要練出精兵來,難度很大,再說了,馮庸要訓練有別於老式軍閥部隊的新軍隊,教官肯定不能從馮德麟那裏要.
他找了重金挖到了幾名德國軍校留學生,此時國內最吃香的自然是日本留學軍官,所以德國留學生都不吃香,一說每個人給1000大洋安家費,一個個都來了。
新招的幾名德國留學生,肖皓是德國柏林軍事學院指揮係畢業的,陳宇和張立是德國慕尼黑軍校步兵係畢業的學生,所以馮庸幹脆將訓練全交給他們三了,自己一個理工男哪裏懂這個,專門的事還是找專門的人來辦的好。
至於軍隊編製,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馮庸和肖皓三人商量過,決定根據德國陸軍的編製,再加上自己的先知先覺,重新製訂了軍隊編製。
獨立團實行正副主官製,下轄三個步兵營,一個團部直屬警衛連,一個偵察營,一個通訊連,一個炮兵連,一個輜重連,一個新兵營,一個炊事班。
步兵營(574人)下轄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一個通訊班;步兵連(164人)下轄三個步兵排,一個輕機槍排;步兵排(44人)下轄三個班,一個班14個步兵,輕機槍排(30人)下轄兩挺麥德森輕機槍,4名機槍手、24名步兵。機槍連(66人)下轄一個重機槍排、兩個輕機槍排;重機槍排下轄6挺重機槍、18個機槍手,輕機槍排下轄2挺麥德森輕機槍、6個機槍手、14個步兵;通訊班下轄14個通訊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