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初戰告捷(2/2)

正軍法。就在此時,城上觀察哨來人說,馮庸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城下了,二十八師的步步緊逼,迫使他做出了一個抉擇,他立刻拍電報給福州的李厚基,請求援兵,自己則帶著這六千殘兵堅守思明,就算守不住,他也準備好了一條汽艇,隻待兵敗,就乘坐汽艇,逃亡澳門。


與此同時,城外的二十八師指揮所,馮庸接到了城內的消息,這是偵察營派出的偵察兵跟隨敗兵一起進城了,就在剛剛,姚建屏在城內做戰前動員,決定堅守思明,而現在二十八師各部、獨立團都已經集結城下,隻待他下達進攻指令。


馮庸冷靜的思考,該怎麽用最小的代價拿下思明呢!思明縣城可不簡單,那是有來頭的,南明永曆九年1655年,滿清占據大半中國,鄭成功割據福建沿海、台灣,節節抵抗,為了彰顯自己的抗戰決心,他將明朝中左守禦千戶所改為“思明州“,表示“思念明朝之意“。


並下設有知州,下麵又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之後鄭經又於永曆十七年1663年將州改製為縣,“思明縣“之名首次出現。


金廈兩島在改完建製之後不久便被清軍攻下,思明縣這種大逆不道的建製也就沒有必要存在,於是便裁撤了,原來思明所轄地盤一並交給同安縣管轄。


辛亥革命之後,廈門的有誌之士成立了福建軍政府廈門分府,又在民國元年1912年4月18日委派代表向福建都督府請願,福建都督府苦於形勢嚴峻,無奈隻能同意,廈門與金門便一起從同安縣獨立。


為了方麵管轄,隻能再次設“思明縣“同年9月18日,思明縣便升格為“思明府“,直到民國二年1913年3月30日,又廢府改回“思明縣“。所以思明原來就有城牆,現在姚建屏決定堅守思明,自然把城內修繕了,增加了防禦設施,要是貿然進攻,必然損失慘重。


仔細分析之後,馮庸下定了決心,隨即喚來炮兵營營長張得勝,這家夥還是在招兵的時候,馮庸發現的一“寶貝”。


張得勝,外號張大炮,炮兵出身,原來是北洋軍裏麵的一炮兵連長,“二次革命”跟南方的“討袁軍”交戰的時候受傷掉隊了,後麵袁大頭死了,他也傷愈了,也就沒歸隊,不知道怎麽就流落到東北了,被馮庸任命為迫擊炮連連長。


這仗之後,偵察營營長帶回來完整無缺的法製M1906式65毫米山炮營,他也就升官了,正式作為獨立團炮兵營營長,炮兵營下轄一個迫擊炮連,六門俄製81mm迫擊炮,兩個法製M1906式65毫米山炮連,二十四門法製M1906式65毫米山炮,所謂兵強馬壯。


說曹操,曹操到!“報告團長!獨立團炮兵營張得勝前來報到!”馮庸笑著打趣道:“張得勝,你現在兵強馬壯,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張大炮了。”張得勝憨厚的笑了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