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說,這次革命很成功。
對於全世界而言,有史以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宣告誕生,同時也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大敵人。
中國人常說的世事無常,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勝利換來了列寧對德國的感激,而德國威廉二世皇帝也告訴列寧,其實這不隻是他的功勞,更重要的是東方那個大國有一個年輕的將軍——馮庸對他的支持。
自此,列寧心中深深的記住了馮庸這個名字,也對中國產生了更大的好感。說實話,列寧比任何一個時期的蘇俄領導人都更為人道,這種人道不單單體現在對自己國人上,更是體現在對外上。
要知道,在同一時期的曆史上,列寧暗地裏授權蘇俄外交官加拉罕發表了《對中國人民及中國南北政府的宣言》,為了交好中華民國,他們特地放棄俄羅斯帝國時期對華簽署的所有不平等條約,放棄沙俄時代在中國東北等地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
那就意味著從明朝開始的所有地域他們都要還了,同時他們還放棄沙俄用了九牛二虎之地在中國獲得的租借和領事裁判權,放棄庚子賠款的俄國部分,和在中東鐵路方麵的一切特權等。
試問就連對弱小的中華民國都如此仁厚的列寧,在對待自己的恩人-德意誌帝國上有何表現呢?他果斷在私下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並且答應單方麵退出一戰,當然私下簽訂隻是為了在國際上獲得支持,但這也不妨礙列寧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並且此時的蘇俄正處於內外交困的艱難境地,列寧特地向德國提出以工業資源換取金錢,其中的價格也是特別優惠的,德國原本在遭受美國參戰後,戰爭資源一下子萎縮不振的情況,在得到列寧的互惠條件後,甚至有所好轉。
在馮庸的提醒下,德國比曆史上更快更早的將東線德俄戰場上的部隊轉移到西線戰場,西線戰場被美英法壓著打的情況也得到好轉,騰出手來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