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內部腐朽的話,日本別說打贏他們,就是打成平手都難。 更何況,布爾什維克主義是一個極具洗腦特色的東西,足以把這七千萬蘇俄百姓變成不怕死的勇士,到時候,就算我國能夠打贏,但也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戰爭無法避免,我們準備了這麽久,何嚐不是為了最終的勝利,不得不說,在崛起欲這一塊,我們的盟友走在了前列,它們率先亮劍。” 馮庸用最樸實的話做了一個開場白,事實上這個開場白很好,很強大,激起了在場這些軍人內心的鬥誌。 緊接著,三軍總參謀長張孝淮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做為軍隊的智囊,他腹中藏著不知多少足以顛覆國家的策略。 “蘇俄是我國目前所要麵對的最直接的一個敵人,且不論他的戰爭潛力如何,單說必要性,首先,我國與蘇俄在國土上有大麵積的接觸,不管是西伯利亞還是西西伯利亞甚至是中亞地區,這些都是爭端所在。 對於老毛子來說沒有什麽比掠奪土地更來得吸引人,這也是為什麽從元朝時期,沙俄不斷擴張,擴張成一個橫跨亞歐兩洲龐然大物還不罷休。 恰恰我國也是一個麵積大國,這就成了對方眼中的一塊肥肉,於情於理,老毛子都不會放過我們。 其次,蘇俄領導人斯大林不是一個善茬,他的掌控欲遠遠超過蘇維埃曆史上任何一個領導人,很顯然,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惜和任何人合作。 英法美就是他選定的盟友,事實上,蘇俄之所以能夠成長的這麽快,也跟英法美離不開關係,據我們所知,英美通過北冰洋,源源不斷給蘇俄輸血,讓原本低迷的蘇俄軍工業煥發了新一春,這也是斯大林敢於開戰的底氣所在。 戰爭拚得就是後勤,蘇俄國土麵積遼闊,各種資源豐富,隻要製造水平上的去,完全沒必要懼怕我國,反之,我們如果要徹底擊敗蘇俄,首先就得在後勤上壓過他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