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南下計劃’並不隻是一份軍事計劃,以中華軍為主導,控製東印度群島。 更是一份民生計劃,在三到五年內,引流一萬萬中華民眾,其中包括八千萬本土華民、一千萬中亞華民、五百萬安南華民、三百萬緬族華民、兩百萬高棉族華民。 分流各地區人口充實各大島嶼,其中加裏曼丹島、幾內亞島、蘇門答臘島做為主要移民區。 以東南亞之富庶,別說一萬萬人,就算再來一萬萬,也不成問題,之所以沒那麽做,完全是考慮到當地城市有限,基礎設施不完善,一旦人口大增,壓力絕對會超過中華的承受能力。 更何況中華不單單隻有這個地方能安排人,西伯利亞再不好,也是地盤,而且底下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資源。 中華完全可以把西伯利亞打造成工業地區,所以人口必須要滿足需求,安排三千萬人是最少的。 殊不知後世的老毛子大舉遷移西伯利亞地區,靠著底下礦藏支撐了一個世界第二軍事大國。 而且,中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難題,那就是人口帶來的糧食缺少問題,自古以來,中華就是農耕大國,不是不想成為戰鬥力強勁的遊牧大國,而是不能,因為人口太多,不種地就得餓死。 就算現在已經初步建立了整個工業體係,但仍然有專門人負責糧食種植,那就是我們的農墾部隊,以軍團為單位,三萬人負責一塊區域,耕作熱情何其高漲。 所以,‘南下計劃’又被成為‘國本計劃’,什麽是保證中華萬事永昌的前提,那就是百姓富足,百姓富足的前提則是吃飽。 有了東印度,就有了一個天然的聚寶盆,一塊加裏曼丹島足以種植養活全國人民的糧食,一年三熟且高產的水稻那是國之命脈呀! 但是,這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中華不可能有那麽多農墾軍團,要知道他們說是說種地,其實也是軍隊的一種,隻是戰鬥力和裝備上遜色於正規軍預備役。 要是大規模擴編,那政府財政壓力就大了,所以隻能另辟蹊徑,而東印度群島上有多達千萬的土著,如果再加上菲律賓、馬來亞,至少四千萬的土著。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窮,一個個都生活在原始森林裏,就算在城市周邊生活的土著,都無法自食其力,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了他們這樣,那就是懶。 而這兩個問題對中華來說都不是事情,窮好解決,隻要他們願意努力,自然就能富起來,中華人之所以能夠在世界各國混的風聲水起,難道真的是天資聰穎、經商技能點爆棚? 當然不是,最主要還是勤奮,眾所周知,中華人是世界上最吃苦耐勞的民族之一,這也是為什麽華工比印度人、黑人都受歡迎的原因。 至於懶,我想誰在生死邊緣,也會選擇拚命工作的,中華以強大的軍隊收攏土著,不願意加入農墾軍團的,那就是殺,殺到他們膽寒為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