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製藥的水平更在醫術之上,王無咎的醫術隻能算是半個家傳,是從他的外祖父那裏學來的,也是因為多年接觸達官顯貴所以經過了幾代人的改良之後的小派係,並不屬於傳統的中醫八大派之中,反而像是取了幾個派係優點融合而成的。
這天下班到王無咎這裏的第一課就是認識製藥器具,近幾年無咎已經不在家裏處理藥材了,都是店裏安排專門的夥計來處理,所以藥材是他專門從店裏運過來的,至於那一堆的器具,是林天從王家的倉庫裏搬出來的。
雖然學了很多,但是都是紙上談兵,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是記載的,就比如這個製藥。光製藥鍘刀就是10多種,而且還有很多種材質,要根據中藥配伍原則,將不同質地的中藥材切成絲、丁、條、塊等不同規格的形狀,以便後期在煎煮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療效。
還有大大小小的臼杵,衝筒,還有大大小小不同的乳缽作為研粉和計量的工具,戥秤,還有最常見的碾盤,不同材質的藥罐多是陶瓷和銅製的,榨汁機,小型焚燒爐,曬藥盤、刨刀,五花八門足足放了半間屋子。
“其實完全古法的製藥器具,足足上千種,隨著工業的發展,很多都被淘汰了,但是也有一些不是工業不可替代的,有些藥工業永遠做不出手工的藥性。”王無咎一邊給林天講解那些藥需要在哪些方劑裏麵用到什麽器具,為什麽這麽用。
林天則是一邊記一邊奮筆疾書,王無咎花了兩個多小時,講解大部分的常見的用法。“還有很多我沒講到的,你要自己理解,他在這個方劑裏麵擔任什麽位置,需要怎麽處理最合適。”
講完就放林天回家了,一邊回憶今天的內容,一邊思考為什麽這麽處理,直到昏昏沉沉的睡去。第一天上課,林天還是挺興奮的,不過顯然,他高興的太早了。
第二天,晚上剛到王無咎家裏,林天就被問了一個問題,需要用藥碾碾碎之後入藥的最大的種類是什麽?
“當然是果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