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下周回國(求月票)(1/4)

下午,輪到夏景行上台演講了,吸引了台下不少的目光。


繼楊致遠之後,夏景行被稱作矽穀最成功的華人互聯網創業者。


其實他是華僑,但老外哪能分那麽清楚,通通以華人、華裔稱呼,國內傻傻分不清楚的媒體也就照著錯誤的文章翻譯、轉載。


夏景行望著台下黑壓壓的人頭,沒有感到緊張,這種場合頭幾次還會膽怯,但經曆多了,自然也就淡然處之了。


他低沉的中文男聲在大廳響起:“陳宏先生在六年前創建了華源科技協會,創立這個協會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幫助華人、華僑創業者融資。


身處矽穀這個世界互聯網中心,融資、找風投好似吃飯喝水一般簡單。


其實不然!


在上個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大陸留學生來到美國留學,隻能在餐廳裏打工,畢業了加入某家矽穀公司,拿一份體麵的薪水,這幾乎成了所有大陸留學生的歸屬,和外界的刻板印象。


然後,大陸留學生不會創業、不適合創業、隻能打工的標簽就貼在了我們這個群體身上。


這是真正的原因嗎?


不是的!


我個人今天現身說法,就是要破除大陸留學生乃至華僑、華人不適合創業的這種說法。


那時候的留學生,不願意創業,真正原因是無法獲得投資機構信任。”


陳宏、鄧鋒、朱敏、謝青等幾人在台下苦笑,追憶往昔,他們幾個人是深有感觸的。


邵一波雖然留過學,但畢竟是在國內創業的,不是很清楚矽穀當時的華人創業者的艱苦和困難,趕忙追問身邊幾位大哥級別的人物:


“景行說得是真的嗎?當時如果沒有投資機構願意投資,那你們幾家公司怎麽快速發展起來,並且上市的?”


鄧鋒暼了這小老弟一眼,嗤笑一聲:“先是找華裔老板,但那些人根本不待見我們,早就和中國完全斷絕關係了。


矽穀的這些風投機構,當時全是白人主導,說好聽的,叫不信任我們,覺得我們幹不成,天生就是打工人。


說難聽的,那就是種族歧視!”


邵一波倒吸一口冷氣,看見身旁四位上市級別大佬均一臉嚴肅,他還以為大陸留學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