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保衛民族品牌(求月票)(1/4)

“曾先生,我聽說ATL當初差點破產?”


夏景行心中思索了一陣,決定先把突破口放在曾艈群身上。


因為據鄧元鋆反饋,在ATL一眾創始人、股東中,這位是對遠景資本好感最明顯的一個。


“對,當時被特麽美國人給坑了,那個黑心的貝爾實驗室賣給了我們一個有很大缺陷的技術。”


曾艈群一副忿忿不平的樣子,因為太過激動,連粗口都爆了出來。


即使時隔多年,他也忘不了當年的那種絕望,全特麽拜美國人所賜。


等心中火氣消下去一些後,曾艈群慢慢地給夏景行講述起當時被坑的遭遇。


“決定電池創業後,我們一直在尋找研發方向。


當時市場上常見的圓形電池、方形電池等產品,基本是索尼、鬆下等日企的天下。


他們自動化程度很高,質量整齊劃一,中國企業很難與其競爭。


後來我們發現,諾基亞一款翻蓋式手機配的是索尼聚合物軟包電池。


這種電池短小、輕薄,便於攜帶。


於是我們判斷,這可能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於是我便帶著資金飛到美國,購買了貝爾實驗室的聚合物鋰電池專利授權……”


夏景行充當忠實聽眾,不時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義憤填膺的批評不講道德的貝爾實驗室幾句。


“他們擺明了就是騙人,我們花整整100萬美元買來的技術,生產出來的電池,充電幾次就鼓氣變形了,根本沒辦法銷售出去。”


回憶起往事,曾艈群苦笑一聲,“當時我們總共就湊了250萬美元創業資金,買這個廢技術就花了40%的資金,然後其他地方又花了一些,眼看賬上就快沒錢了。


我沒辦法,隻好再次飛到美國去找貝爾實驗室。


我態度非常好,沒提退貨,更沒提賠錢的事情,隻是想讓他們幫忙解決這個技術缺陷。


結果,你猜猜怎麽著?


那美國佬慢悠悠地說,電池鼓氣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他們也不知道怎樣解決,被授權的全球二十幾家企業也都沒人能搞定。”


“就是騙錢的,騙到一個算一個。”


夏景行義正言辭的批判了一句,連連搖頭,“我在美國呆了幾年,那裏的老外眼裏隻有利益,不要去指望他們的人品、道德有多高尚。”


曾艈群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對,自此以後,我跟外國人打交道,都多了很多的防範心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