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0、變賣祖產(1/3)

顧秉林臉色瞬間變得難看了起來,在他看來,夏景行完全是在強人所難嘛!


青木大學要是有這財力,我們不自己獨立創建一所集成電路學院,還需要彎下腰跟外麵的企業合作?


“夏總,青木大學看上去不缺發展資金,但實際上每年獲得的財政撥款, 都用於下麵各院係建設和科研項目的研發了!


很多老教授經常來堵我門,向我要研發經費。


我看著他們,我都躲著走!”


夏景行心中冷笑,剛剛不是還不稀罕減免學費嗎?


哦,也對,假如減免了學費,也就意味著進不到學校口袋裏,那麽減免不減免都無所謂。


他之所以要求青木大學每年向集成電路學院提供不少於複興工業捐款的財政撥款, 目的很簡單, 免費的東西沒人會在乎!


如果學校不掏錢,光是企業充當冤大頭,很難說會把集成電路學院發展成什麽樣子。


所以,他要求學校撥款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讓青木大學重視集成電路學院的手段。


“青木除了上級財政撥款以外,每年還能獲得社會各界大筆捐贈吧?”


付秉林搖頭道:“夏總,你誤會了!這些捐贈大部分都是專款專用,用於建設各類獎學金,或者資助某一科研項目。


我們不可能,也沒辦法動用那些捐贈資金。”


夏景行似笑非笑的看著付秉林,說:“不是還有校產嗎?大不了賣掉校產, 再窮都不能窮教育!”


付秉林啞然, 心中腹誹不已。


這說的是人話嗎?變賣校產就相當於變賣資產。


他敢這麽做, 恐怕一大堆老前輩都會跳出來指他的脊梁骨。


付秉林看向一旁坐著的鄧鋒、陳大同和武平, 這就是你們口中所說的“濃眉大眼、仁義無雙”的夏總!


都逼你們母校變賣祖產了, 你們這些學生不說兩句。


陳大同咳嗽了一聲, 說道:“夏總,青木的校產是一代代青木人積攢下來的,是青木大學的命根子。


這就跟古時候農民喜歡在豐年存糧,荒年的時候有餘糧可吃是一個道理。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科研項目所需的經費變得越來越多,青木大學不能光指望上級撥款,也要學會自力更生。


校產的存在,其實是保證學校可以長期有序的開展科研工作。


國外大學不也有校產嗎?道理是一樣的。”


夏景行輕輕搖頭,“道理可不一樣!斯坦福大學雖然有校產,但不是下場經營企業,而是以金融投資的形式使校產得到保值和增值。


在國外,名校捐贈資金給VC、PE基金當LP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包括富豪的財富傳承也是通過類似的投資形式在進行。


下場經營企業的方式方法,其實有些過時了,學校應該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學工作上。


校產的管理工作不應該牽扯學校太多的精力,投資工作理應交給更專業的人士。”


陳大同不善言辭,一個回合就敗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