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9、做人要講良心(1/3)

當夏景行從草原度完假回到京城的時候,良心控股集團的股權轉讓事宜已經基本畫上句號了,開始走最後的流程。


在多方的共同監督下,良心控股集團的第一大股東華科控股正式通過京城產權交易所掛牌公開出售其持有的65%股權。


華科控股方麵一共隻持有良心控股集團65%股權,此次交易決定一股不留,全部出售,相當於是徹底把手中的“王炸”拱手讓人了。


於是,股權轉讓消息剛在京城產權交易所公布,就迎來了社會大量目光關注。


去年良心控股集團就已經在京交所掛牌了一次,當時著名民企江帆集團隻差一步就把掛牌的29%股權收入囊中了,但在最後關頭,華科控股方麵緊急刹車,宣布取消了這筆交易,令無數財經媒體、觀察人士集體愕然。


隨後不久,良心控股集團便發生了一場人事大地震,震級之大,波及之廣,令無數官營企業人士為之膽寒,連帶著09年度的官營企業業績都集體大幅上漲了……企業營收倒是沒怎麽增長,但開支減小了,所以上繳利潤就增加了。


媒體人士對這一係列新聞挺感興趣的,不過不等他們展開深挖,便很快得到了來自主編、台長、總經理、CEO的諄諄教誨。


因此,良心控股集團引發的相關事件波動根本就沒在內地引起太大的輿論狂潮,甚至很多人連良心控股集團已經換了一茬高管都不知道,隻有少數消息靈通之人在港台媒體的新聞報道中看到了一鱗半爪的消息。


現在良心控股集團再一次發生大事了,即將從一家絕對的官營企業變成一家絕對的民營企業。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華科控股像去年一樣,在把股權掛牌京交所轉讓的同時注明了擬引入股權受讓對象的條件,滿足一係列條件,才能成為良心控股的新老板。


與去年不同的是,華科控股今年注明的條件終於像是在幹正經事了,雖然也包含了實繳注冊資本、總資產、淨資產、近三年平均淨利潤等要求,但卻沒有擬引入股東的主營業務必須包括金融、能源和房地產三個領域的扯淡要求了。


一家主營業務是賣組裝電腦的公司,卻要求引入股東必須是做房地產、搞能源的,任誰看了都覺得不像是什麽正經交易。


華科控股受良心控股連累,被狠狠地收拾了一頓之後,新提拔上來的幾名高管嚴格貫徹會議精神,於今年提出的要求是擬引入股東對象主營業務必須包括消費電子。


對於這個新聞,媒體人士雖然不敢瞎起哄報道,但並不妨礙他們私下討論,大多數人都覺得華科、良心控股集團這一次終於正常了。


引入一個搞消費電子的股東,起碼能與良心電腦、良心手機產生業務協同,幫助良心公司重振雄風,為國家解決更大規模的就業和稅收,說不定還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腦設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