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行正道便是同路人(1/2)

“我們這裏的藕湯很好喝,點一份你們嚐一嚐,還要吃什麽,隨便點,別和我客氣。”武漢道友比宣師兄年長幾歲,人很親和。


“不必客氣,我不吃海鮮,少點一些就可以。”宣師兄道。


“這個好吃嗎?咱家的招牌菜是什麽?哦,那這個給我來一份,那個也來一份。”他倆寒暄的時間,我已經迅速點好了飯店的招牌菜。


從前師父出去辦事,總喜歡帶著我出去,讓宣師兄看廟。


不為別的,就起一個作用,在大家都客氣寒暄的時候,第一個動筷子打破尷尬,從而啟動飯局。


之前在體製內,領導曾經想帶著我去參加飯局,結果到了以後,他忙的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是又倒水又引話題,隻有我嘎嘎炫飯,吃到後麵還加了個山楂片助消化。


當時領導很生氣,但是也沒和我發脾氣,之後還苦口婆心的給我講飯局文化,我點了點頭,照樣我行我素,隨後領導就也不帶我去飯局了。


中國人的優點是有文化,有底蘊,有曆史,在這塊大地上的人,人傑地靈,但有時候就是因為太有文化了,導致中國話不隻是中國話,飯局也不隻是飯局。


我當然知道,這個社會上人情世故很重要,但人情世故隻是錦上添花,倘若我是做生意的,確實有時候一頓飯吃好,生意就談好了。但如果是體製內,怎麽可能因為一頓飯就上去,當初我初入體製內,每天吃吃喝喝,熱情禮貌一問三不知,是因為我清晰的知道,我自己本身並沒有大大的晉升空間。


這樣的情況下,所謂的人情世故做得再好,也沒什麽用處,可能我確實會錯失一些機會,但是比起舒心的日子,我覺得失去這個機會很值得。而生活裏和朋友吃飯,就更不必拘泥太多,我不圖你的,吃飯就是吃飯,菜好吃,人開心,就是一頓完美的飯局。


我在這邊炫飯,那邊的武漢道友和宣師兄聊家常,也逐漸說出此次找宣師兄的原因。


這位武漢道友一直住觀修行,然後機緣巧合之下,他遇到一個義工,長得很像他去世的媽媽,於是二人相處的很好,隨著關係越來越好,他也得知了這個義工更多的故事。


這個義工有一個女兒,小時候沒什麽事,長大以後就開始有些不對勁,總和別人說自己與眾不同,命裏帶任務,最後搞得生活也無法自理,她帶著女兒四處找人處理,最後機緣巧合之下,她到了道觀當義工,一邊當義工,一邊尋找治療女兒的法子。


“我給她畫過符,也給她做過驅邪,但是她還是一直不太對勁,你看看這是怎麽回事。我平時也把她當做親妹妹相處,你費點心。”武漢道友歎了口氣,可以看出他確實很在乎這個小女孩。


“還能有啥事,身上帶著一堂兵馬,還都不是她的,承受不住。”我脫口而出,緊接著宣師兄在桌子下麵踹了我一腳。


武漢道友看了我一眼,若有所思,但還是疑惑的問道:“玉寶師弟,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宣師兄恨鐵不成鋼的看了我一眼,來的時候才囑咐過我別亂說話,我還是說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