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簪中錄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79章九楊花蹤跡(二)(1/3)

所有人都忙著替他端茶倒水,跟伺候救星似的,黃梓瑕這個正經的新官倒沒了事情做。


她左右無事,將自己頭上的簪子□□畫了一下薦福寺的布局,推算了一下當時情形。


蠟燭被雷劈中而爆炸時,嫌疑人之一呂至元身在家中,有大夫及街坊等多人證明,基本可以排除嫌疑。除非,找出他相隔半個長安也能對魏喜敏下手的辦法。


嫌疑人之二,張行英。魏喜敏身上著火的那一刻,剛好是他替滴翠撿拾帷帽而接近巨燭的時候。他是否有可能在看見魏喜敏的那一刻,為了替滴翠報仇而推倒蠟燭,將魏喜敏燒死?


嫌疑人之三,呂滴翠。魏喜敏既然在蠟燭旁邊,必定同時也離滴翠不遠。她家中製作蠟燭多年,或許有辦法在短時間內讓身旁蠟燭炸裂?


她想了想,又畫出第四個可能,張行英與呂滴翠聯手,在薦福寺內殺害魏喜敏。


猶豫了一下,又寫下第五個可能,呂至元與滴翠合謀,人前演戲,殺死魏喜敏。


但她看著第五個可能,又歎了口氣,慢慢把它劃掉了。


所以目前已經浮出水麵的,就是如此。


她又取出李舒白轉交給她的大理寺調查的資料,看著紙上列舉的人名一一對照。


這是當日駙馬韋保衡受傷時在場及不在場的所有有關人等,防衛司的馬夫、擊鞠場的清理人等全部列舉於上,並應黃梓瑕要求,理出了他們是否曾與駙馬接觸的過往。


然而,黃梓瑕看著上麵一排“與駙馬未曾謀麵”、“曾於衙門口見過一麵”、“曾替駙馬所騎之馬喂過草料”之類的話,不由得扶額輕歎,頭大如鬥。


“怎麽了?看起來你比我還煩。”


身後這冷淡清冽的聲音,必然來自於李舒白。


她無奈道:“要是我能與你一樣,對京城所有人了如指掌就好了。”


“怎麽可能。京城百萬人,我就算天天上街也看不遍這麽多——而且,沒有人能真正了解另一個人,就算是朝夕相處,也不可能。”


他說著,將她手中那疊紙取過,翻看了一遍。


他看的速度很快,一目十行掠過,然後交還到她手中,指著某一頁的一個人,說:“這個人,你可以去詳細查一查。”


黃梓瑕低頭看去,原來是一個名叫錢關索的男人,今年四十二歲,身份是錢記車馬行的老板,那匹折蹄的黑馬,正是出自他的車馬行。


他在大理寺前去調查時如此回話——


此馬來自張掖,去年四月自霍家馬場購入。六月抵京,休整兩月後,於九月初送交京城防衛司。因膘肥體壯,訓練有素,還曾受過王都尉褒獎。至於馬失前蹄,這個是馬掌出事,與他運送的這一批馬絕對無關。


又問他與駙馬是否有過交往,他斷然否認,稱未曾有幸識得駙馬之麵。


黃梓瑕微有詫異,問:“王爺的意思,駙馬出事的原因與那匹馬的來曆有關?“


“不,我的意思隻是——”他的手指向後麵那句話,“這個錢老板,事實上見過駙馬一麵。”


黃梓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