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1/3)

有馬車、有人騎高頭大馬停在山腳這事兒,對於古代農家人來講,這事想都不敢想,平常去鎮裏也少見。


要是沒出過村的老人,甚至都沒見過馬,他們最大的夢想就傾全家之力買頭牛。


所以,咱也和人家不是一路人。


大夥激動夠嗆是見到山了,山上很可能有水。


至於旁的,那些逃荒的難民是富是窮,有沒有馬,馬長啥樣,他們也不瞅,也沒覺得會跟他們有關係。


可這事對於從現代來的三口人,意義就不一樣了。


一,心底的石頭終於落地。


看見大戶人家了,說明沒走錯路。


要知道宋福生記憶裏根本就沒去過北方,他怕領岔道。


他當初考秀才都是往南去府城。


至於大家夥,算了,那些人不提也罷,都有沒出過村子的,你想想他們能知道選哪條路該怎麽走嗎?指望不上。


因為古代人不像現代人能四處溜達,古代人要是餓不死沒出事,恨不得原地紮根幾輩子。幾輩子的人加在一起都沒有往遠走過,沒經驗。


所以這一路走小道,說句不好聽的,宋福生也稀裏糊塗,帶路是沿著難民的死屍找道,以及他老司機的經驗,就清楚去北方得一路往北唄。


眼下,看見大戶了,徹底證實沒走錯。


二,遇到大戶人家能不高興嗎?


因為終於看見明白人了,能上去問問:你們打哪來,要去哪,咱還得走多久,走多少裏地,才能到燕王管的城裏啊?


你給個答案,這樣我們能計算一下再走幾天,路上的糧食水該怎麽吃怎麽喝,心裏有個成算也能有個盼頭。


別以為這些問題很簡單,這不是什麽人都能回答上來的。


打比方,一百個逃荒的裏麵,能有一個明白的就不錯了。


你隨便揪個難民問,他指定回答:餓不死就往前走唄,啥前走到啥前算,根本就說不出個一二三。


還是那個原因,古代消息閉塞。這幾個王爺又一人劃分幾個省,先別說能不能溜達得起,最近幾年又幹起來了,誰沒事瞎溜達啊。


再加上,現在逃難的,基本全是和他們一個地方的,從南麵往北走,跟睜眼瞎似的,這裏麵也沒有北麵的人往這麵走,大夥能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