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1/3)

與此同時。


宋福生可不是和貨商在瞎嘮嗑,而是倆人越聊越投機,越嘮越深。


這倆人最初能搭上話,要歸功於宋茯苓之前問她爹為什麽。


源於爺倆小聲的對話,讓旁邊攤子的貨商聽見了。


說的是什麽呢。


宋茯苓操心得買大白菜,小聲囑咐她爹,待會兒別隻顧著賣貨,得重新去集市那條街尋一尋,也不知道有沒有賣的。


宋福生肯定道,有賣的,他聽見有幾份喊白菘。


白菘是大白菜?


恩,大白菜的另一個名。


宋福生又脫口而出告訴女兒道:“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地菘、白菘、大白菜。”


旁邊這哥們一聽,和宋茯苓一個感受,媽呀,這也太有文化了叭。


宋茯苓本想和她爹貧嘴幾句,逗她爹:怎麽的?靈魂上已經控製不住自個的文學造詣了嗎?出口成章的。


還沒等逗,就發現旁邊攤子的伯伯在衝他們笑,她就去前麵當招財貓去了,沒敢瞎說話。


就這麽的,宋福生和貨商搭上了話。


皮毛商被一位讀書人,還是一位正經考過學的童生誇獎:兄弟你一看就走南闖北,見識廣,有些飄飄然。


而且他也覺得和宋福生很有眼緣。主要是宋福生雖然是讀書人,但是怎麽不招人膈應呢,不像有些讀書人,哎呀,看他們就牙疼,活的窮酸窮酸的,一點也不實在。


你再看這哥們,不一樣,和平日裏見過的那些書生不一樣。


這位皮貨商不知後世有個詞,叫氣質。


宋福生在現代本來就是個買賣人,氣質那東西,自然而然就帶出來了,且說話聊天給人很實在的感覺。


皮貨商讚道,你們這買賣好啊,比我們賣皮毛的都強。


因為有的人家采買,過來看皮毛實際是碰運氣,運氣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