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1/3)

其實紅點應該是點朱莎的。


因為古人講究,用朱砂開智。


講究在學生的眉心處,點上像“痣”一樣的紅點,痣與智是諧音,取意“望你們能一點就通”的意思。


但是,朱砂不還得花錢買嗎?整那個景幹啥,買朱砂的錢買斤肉吃它不香嗎?


所以,就用了豬血替代。


這撥小子們雙膝跪地,在三叩首時,出現個小插曲。


先是宋福生,受學生們一拜。


然後武術指導先生四壯,受學生們一拜。


接著算盤先生牛掌櫃,受學生們一拜。


小插曲就出現在四壯的身上。


四壯不會說話,卻很忙碌地表達自個的想法。他一會兒站起身受學生們一拜,一會兒噗通跪地,衝宋福生和牛掌櫃行禮。


所以說,作為老師的四壯,等他出會議室時,他的腦門上也有豬血印。


這批“大孩子”行禮完,才輪到小娃子們。


家長們偏心眼啊。


先頭大兒子、大孫子跪地,一個個在旁邊瞧著也沒有眼冒精光。


但是當小兒子、小孫子們,從最大的二郎、金寶打頭開始,一個個乖乖上前跪地時,會議室就差響起掌聲了。


氣氛都變得不一樣。


有好幾個漢子情不自禁地搓起了手,感覺這一幕,讓他們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


其實,就連宋福生也帶著偏心眼,表情都不一樣。


比起對待那些半大小青年,他要嚴肅得多。


因為,這些小娃子們,將要學的是四書五經。


他們小,他們的未來有無限可能。


米壽跟著一眾娃子們一起跪地,向自己的姑父,自己的第一任啟蒙先生,認認真真地磕頭行禮。


多少年後,米壽都記得他五歲這一年發生的所有事。


而在那些事中,一定不會少了今天。


就是在這個簡易的屋子裏,和城裏的學堂完全不一樣的屋子裏,姑父宋福生,開啟了他們讀書的征程,讓他們的未來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姑父宋福生,用幹活變粗了的大手掌,摸過他們每一個小娃的頭,認認真真地給他們點上、豬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