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1/3)

三叔不用人感謝。


三叔已經明麵上,往宋阿爺那裏,交了四十兩銀錢了。


四十兩就已經很夠意思啦。


平均到人頭上,他們家這幾口人,吃不上四十兩的。


但是誰讓咱掙得多,那就多拿一些。


馬老太那麵也是掏的四十兩。


然後第三名是宋阿爺,三十六兩銀。


宋福生心想:別整那景,少忽悠他,可不用一個個特意謝謝他再造之恩。


隻要大夥擰成一股繩,是提氣的,是有感恩之心,沒一個人拿他當冤大頭覺得掏錢是應當應分的。


那麽,雖然他已經交了該交的口糧錢,但是外麵隻要還能花錢買到糧,哪怕大夥湊的錢花沒了,三叔給你們兜底就完了唄。


不用來忽悠那套。


對於這事,宋福生已經與錢佩英商量過了。


錢佩英的意見也是:


“不能眼瞅著他們挨餓,都是一起來的,在一起過日子。


要是咱家攢的這一百多兩拿出去,能幫大家度過難關,那就花,花沒將來穩定再掙唄。


錢這玩意,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要是咱現在藏私心,不舍得掏錢給大夥買糧,往後萬一真給哪個餓死了,咱心裏可過不去。到時候錢可買不來後悔藥。”


所以說,夫妻倆早就研究過了,公家的銀錢加上十五戶又往上交的銀錢,一共是568兩銀。已經花了二百三十二兩,還剩三百多兩。


如果這三百多兩銀錢也買糧食花光了,那就意味著存糧能挺到明年一月份了。


不過,隻要有人賣糧,還接著買,往第二年存。


到時就將宋福生這個小家的一百多兩銀拿出來頂上,包括馬老太的金子不行也給拿出來花。


畢竟要是打起來,可不是一年兩年就能打完的。打的快,都得讓百姓們三年五年才能緩過窮。


要不說,都是能不打就不打。


一幹起來,物價,吃的喝的,宋茯苓寫那話本子,原型“老鷹國”打架那都什麽年代了,一切都已經工業了,那還打完了百姓窮夠嗆。黑麵包都搶,更不用說這裏了。本就生產力低下,糧少。


可是,買不著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