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大捷(1/2)

宋福生將起名叫“摩天輪”的圖紙遞給宋福喜。


二十六個木工,湊頭看紙上各種角度圖,看完第一反應就是團長瘋了。


就他們這二把刀手藝,真的能做出來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要相信自己。”


宋福生硬著頭皮留下這句話就走了。


他也沒想到,明明書上有記載,古代是有筒車也就是水車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之一。


可是也不知是北方這裏沒流行起來,隻有南方有這個?


還是封閉了太多年,信息不發達,南方有,但這裏沒有。


這圖紙拿出來,問了宋阿爺,問了任族長,問了好些老人。問誰,誰都說沒見過。


不過,圖紙既然已經費挺大勁設計了出來,那就要做。咬死了你們隻是不知道而已,別的地方有,隻不過咱這個改良了一下。


宋福喜望著三弟的背影。


三弟都敢想,他還有啥可不敢幹的。


無非就是很費木料和力氣唄。


“試試?”


那二十多名二把刀木匠齊聲道:“那就試試。”


畫的挺漂亮,不試試那不白瞎了嘛。


有了“摩天輪”在前,非要用任家村的河裏水,靠風力、水利,不費柴火不費力氣,不用一桶桶打水讓耕牛拉到田裏,就要灌溉六七百畝田,這種“天方夜譚”的想法都能出現,那麽改良耕具,要“禍害”他們吃飯的家夥什,就不那麽難以接受了。


當第一批五把新型犁地試驗品拿回時。


那天,宋阿爺的神情,像個定影一樣。


宋阿爺蹲下身,細看宋福生設計的“摟鋤”,用手指試探摟鋤前端的尖尖,又摸了摸兩個輪子。


隨後他扶住用螺絲擰住能伸縮高矮的木車把,就在自家院子裏轉圈犁上了地。


試了好一會兒,都累冒汗了,老爺子才像新得了一個玩具般,興奮地笑著回眸喊:“生娃子,這是個什麽神仙寶物,就我這歲數都能一天犁上五畝地。”


一笑,少了半口牙。


宋福生回望宋阿爺,笑的眼睛也出了皺紋。


接下來的日子,宋福生的側重點就全放在了這兩件事上。


將辣椒基地,完全甩給了錢佩英和牛掌櫃。


錢佩英和牛掌櫃,每日要給六個辣椒大棚燒火牆,打井澆水,伺候辣椒。


包括撒種育秧苗的活,也全在他倆身上。


宋福生跑了兩次城裏,前後定了三百兩銀錢的新型犁地工具。


工具安排完,他就帶著村裏種田經驗足的老爺子們,日日泡在大地裏。


手裏拿的小本子已經記滿,虛心聽取這些種地老把式的意見。


一天走下來,在村裏的田間地頭走的步數,愣是比逃荒那陣一日趕路走的還多。


累的宋福生,頭幾日晚上夜夜貼膏藥,後來差點都適應這種強度了,一天不走就鬧心。


就為了將水渠設計的合理一些,真的能做到旱時有水灌溉,積水時也能排水,宋福生可謂煞費苦心。


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他這個團長越來越受大夥信任,即便村裏人沒見過水車,也一個個將一生的種地經驗全倒給他。


不白忙,水渠的設計方案定了下來。


開幹。


一部分漢子,在馬老太帶著奶豆腐婦女隊攪合牛奶的聲音中,在宋茯苓帶領黑列巴姑娘隊一鍋鍋往院子台上倒麵包的聲音中,在宋福財幾個“大廚”煸炒雞肉鬆的聲音中,揮舞著鐮刀刷刷刷開始提前割草,荒地那草,長老高了。


另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