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老宋:我年輕能幹多金(1/3)

宋茯苓連猜帶蒙的做美夢,沒想到竟然是真的,美夢成真了。


單獨的一角。


來這裏采訪的大人,正在單獨問馬老太,說你這是出於什麽目的啊?


馬老太:那能有啥目的,我兒宋福生就是那考生之一,這搭陪考棚的想法是從他那裏來的。


大人指向旁處又問:“那是什麽?”


馬老太瞅一眼:


啊,回大人,那是書。


進去考試的那些學生,有的沒有家人陪同,家裏不富裕的也沒有小廝跟著,別說小廝了,有的那都住大通鋪,大通鋪那種地方連行李都放不了,怕丟。


總之,遇到那種像是不能將書帶進考場,可是考前又想看的,


就有那學子會將書存放到這裏。


我們給他寫字條,寫上哪本書都是誰的,免費給保管一下,等他考完出來就會領走。


“之後,你也會如此嗎?”


馬老太一點頭:“至少這三日是要這樣的,反正俺也要等兒子。到考舉人的時候,應是就不會了。一個是天涼快,沒這麽熱。另一個是俺兒考舉人就要在裏麵住了,到那時他都住下了,我總是不能在外傻等的。”


大人被這話逗的嗬嗬笑了起來,隨後用筆記下:


恢複科舉的這一年,奉天城有一位宋馬氏。


她源於兒子是考生之一,就更能設身處地的為外麵陪考的人著想。


在這種炎熱的日子裏,為大家支起考棚,挑來一桶桶水,未收取分文,提供喝水休憩的地方。


她的這種行為,同樣也得到了許多人的信任。


每個陪考棚裏,堆有許許多多趕考學子最重要的書籍,那些書籍,就足以證明趕考學子們內心對她的稱頌。


恩,這位大人覺得取材差不多了。


他謹記知府大人說:


今年的州誌縣誌要在“科舉”這一塊,下濃墨重筆。


多年來,才恢複科舉,可不能隻記錄趕考人數和錄取人數。


要多記錄些人文事件,以供後人翻閱。


比如,要記錄那最遠的趕考學子,需要離家多少裏路來到奉天。


要記錄考場內,學子們的年紀不一,從少年到白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