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千車連萬戶,一線貫九州(1/6)

眼下,縣衙斜對麵,有個像廣場似的大空地。


那地麵都是宋福生命人用火山石鋪路的,特別規整。


空地處立一長杆,杆上飄揚一幅紅色大旗。


旗繡大字:會寧縣衙。


每日,這四個大字,迎風飄展。


其實,宋福生還想要這一路,路邊都飄揚七彩小旗來著。


最好早上,在官吏們上班時,再讓衙役們踢正步來個升旗儀式,務必要培養出官員們為民做主的使命感。


百姓們也圍觀,共同仰望升旗,有和縣衙一心的鄭重感。


慢慢的,最好這就成為會寧精神文明方麵的特色。


咱不能隻抓經濟,不抓精神文明啊。


但沒空。


宋福生隻倒出手讓卒吏給主要街道插上街牌,至於這些虛的,打算過年再整。


另外,縣衙門前廣場,除旗杆外,街道一旁還立兩個高石柱。


目前,那兩個石柱四麵,貼滿了招工和又要收什麽的告示。


最近幾日,在縣衙當值的官吏們,來回上下班時,都快要被氣笑了。


因為那石柱邊,忽然來了一位略識幾個字的瘸腿老頭。


那老頭日日搬來一桌一凳,桌擺廉價紙墨筆硯,比他們當職的人都準時。


知縣大人昨兒還笑談:以後你們來沒來晚,本官不用看更漏。打發人去門口看一眼那老頭在不在就知。


那老頭是幹啥的呢,幫人念告示。


告示下,放一碗,全憑人心意賞。


但你要以為老頭隻掙念告示的錢那就錯了。


他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幫人寫信,這信可是明碼標價的收銅板。


縣裏招工量如此大,誰家沒有幾個親屬在鄉下?


大家是很講究血緣和互相幫扶的。


城裏缺人幹活,得告訴親戚們一聲啊,速來。


城裏連婆婆丁根都算錢。


這老頭就利用這種心理掙錢。


他每日坐在石柱邊,替大夥寫信。


積攢一天信件後,老頭就收拾桌子,拄著拐杖趕到城門口,按村按莊子找拉腳車夫將信捎下去。


幾封信不占地方,拉腳的通常又是村裏人,一提誰家誰家還都認識,就意思意思,有時幫忙捎回好幾封信才收一兩個銅板。


所以說,官吏們能不被氣笑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