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顧清明從顧大哥帶來的竹籃裏拿出幾張紙,遞給裏正。


裏正一愣,“這是?”


稍稍翻看幾眼,卻是科舉相關的考題!


顧清明輕笑,“我欲參加這回科舉,這是從一舊時同窗處得來的,他已是秀才。”


這時候官府對科舉試題把控相當嚴格,他們這樣的普通人一般拿不到往年真題來學習。


顧清明手裏的是李源從他夫子那裏求來的,除了近兩年的真題還有一份李源默寫的他當年的作答文章。


顧老爹沒提拜訪裏正之前,顧清明就有這個打算了。


他在得到李源同意後,將這些資料手抄一份,預備年底來裏正家。


別管怎麽說,這些年每回他發病,家裏借的都是裏正家的牛車。


裏正不淡定了,忙愛惜的將這幾張紙來回翻看,這可真真是花錢都不一定能得來的好東西啊。


裏正的大兒子張錦急得在旁邊搓手,“爹,給我看看唄。”


他二十四歲過了縣試、府試,成了童生,但後頭考了兩回院試都沒中,借著親爹的關係做了甲首。


大夏朝規製,十戶一甲首,百戶一裏長。


爹的意思是叫他老實在甲首上做幾年,待到他退了,看能不能將他扶到裏正的位子上。


裏正掌按比戶口、課植農桑、檢查非法、催辦賦役,算是鄉役。


若是能中秀才,疏通關係,便可進縣裏稅課司。


他自然是想再搏一搏的。


隻是張姓不算是大族,頂頭的就是裏正了,缺少有實力的族人和姻親,根本弄不來試題。


顧清明這禮送到了張家父子心坎上。


裏正看向顧清明的眼神和善無比,“清明身子骨好了,也是個有本事的,這一回必然得中。”


顧清明拱手,“借您吉言。”


裏正笑了兩聲,扭頭與顧老爹說話,“村裏教子孫讀書的人家少,咱們兩家有緣,往後可要多多走動才是。”


自打顧家分家,顧家大房這邊又是做吃食買賣又是盤炕的,積累家底,培養兩個讀書人。


他看得明白,不說小禾將來會如何。隻論顧清明,若不是被身體拖累了,怕是早就有了功名。


如今的顧家,值得交好。


裏正拋出橄欖枝,顧老爹自然要接,“說的很是。”


裏正家就是這裏的地頭蛇,與他們交好,自然好處多多。


女眷這邊聊的火熱,兩個當娘的大談育兒經。


張氏怕冷落了雲竹,時不時cue她兩下,說自己娘家嫂子有偏方,吃了就能懷。


敢情那是子母河的河水啊……


還是顧大嫂疼她,隻說她還小,不著急要孩子。


張氏點頭,“說的也是,等你家清明有了功名,那孩子才有福氣呢。”


雲竹隻好嗯嗯啊啊的點頭,隨便糊弄過去。


一直到要吃午飯才得解脫。


張氏要陪她們,午飯是張氏的兩個妯娌做的,很是豐盛。


這一趟果然不是白來的。


隔日裏正媳婦帶著張氏到顧家說話後,村裏人再見顧家人說話都客氣了幾分,也沒人再嘀咕白露的事了。


村裏人沒事時也願意多繞幾步,來顧家說話。


年二十九,送走來說話的小媳婦,顧大嫂問雲竹中午吃什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