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局勢說完,李源的文字鬆快了些,調侃顧清明雖不在京,但據傅寒所說,他的名字日日掛在太子嘴邊。


誰叫他弄出的水泥,鼓了皇帝和太子的腰包呢。


如今京城到處鋪滿了水泥,一個工坊不夠,又新開好幾家,一邊鋪路修城牆一邊賣給權貴。


李源眼饞,道若是他在外頭做官,必定跟太子一般建工坊,建設搞錢兩手抓。


顧清明勾起唇角,李兄是沒機會了,但他卻能這般做,回頭寫信氣氣他。


雲竹寫完采買單子,讓丫頭叫了芳婆子來細細囑咐了。


等芳婆子退下,她拿起李娘子的信看起來,才看了開頭臉上就泛起笑意。


“生了個小閨女呢,真好。”


又看附帶的畫像,那小胳膊小腿跟藕節似的,養的真不錯。


雲竹摸摸自己的肚子,昨晚上鬧得凶,也不知道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


顧清明瞅見她的動作,以手覆蓋她放在肚子上的手。


“還不到時候,小家夥八成跟饅頭似的,想給咱們個驚喜,在不經意間來。”


雲竹莞爾一笑,“沒事,就是感慨一下。”


兩人的手交疊在一起,好一會才鬆開。


李娘子的信除了說小閨女,剩下的就是鋪子的事。


雲竹托給她照看的鋪子田莊打理的都挺好,這回李娘子將銀子給送了過來。


一下子入賬好幾千兩,雲竹的心情好極了。


“可得給咱們的小嬋兒挑些好東西,她娘辛苦了。”


顧清明拿起寧家的來信,道:“正好兩家都有孩子,等看完了一起置辦禮物。”


寧安義和白露的信並未分開,隻是分成兩部分。


雲竹和顧清明靠坐在一起看,前半部分的字跡娟秀,明顯是白露寫的。


先說了點臨州的風土人情,管家理事,又說了滿滿和糖糖倆孩子,姐弟倆很聽話,又長高不少。


最後問他們好,在崇州如何?饅頭進學沒有?


家常話嘮完,後頭就是寧安義寫的正經事了。


他運氣還算可以,雖是通判,但頂頭上司和同知都是不錯的人,願意帶帶他。


目前來說官場上沒受什麽刁難,唯一困擾他的就是臨州水患之事。


臨州多水,每逢雨季,臨州上下官員都提心吊膽的,生怕河流決堤。


真要決堤了,甭說官途,皇帝不一高興,命都得交代在那。


且皇帝和太子將他外放到那,就是想看看他的能力,要是沒成效,往後就沒啥指望了。


“臨州麵對水患一直采取的策略是加固堤壩,安義想疏通和引流,知州和同知雖沒不同意,但一直商量不出個具體的主意。”


寧安義想著小舅哥向來主意多,便將臨州地圖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寄了過來,想叫他幫忙看看。


顧清明將臨州的地圖拿出來,翻開仔細看了看。


“安義主張引流,比下水挖淤泥好弄些,且這條河有幾條支流,還有入海口,引流是最好的法子了。”


雲竹順著他的手指看了兩眼地圖,隨口說道:“安義的法子不是挺好的麽,咋不實施?”


他上頭那兩位不同意?


不能啊。


按說他們三個麵臨難題,有共同的目標,應該齊心協力才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