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見官差們走遠了,百姓才敢嚷嚷出聲。


“我沒聽錯吧,一日十文錢,還包兩頓飯?該不會在做夢吧?”


老天爺啊,官府啥時候待他們這麽好了?


“沒聽錯吧,我聽著也是這麽說的。”


“要不還得是自己人當官呢,咱們縣令是本地人,所以待咱們好,前幾年那個你想想都幹了啥?”


有人湊過來,小聲道:“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


他這話引得幾人好奇,催促,“賣啥關子,可有小道消息,趕緊說說啊。”


“嘿嘿,咱們縣令雖好,卻耐不住縣衙窮,這回啊,是府衙的通判寧大人帶著錢糧來了,這才弄出這樣的法子。”


他這話的聲音就比方才說話的音量大,周圍聽見的百姓都恍然大悟。


“喔,原來有個通判寧大人。”


百姓們的注意力被引到新來的通判身上,他們都沒發現方才說話的男人悄然離開。


深藏功與名的寧保站在人群外笑了笑,他們家老爺前前後後的為著這事奔走忙碌,怎麽能叫一個縣令摘了桃子呢。


做好事嘛,當然是要旁人知道的咯。


不過百姓到底對寧安義知道不多,略討論幾句知道了名兒就完了,後頭的話題回到招工上。


有人覺得條件豐厚,二話不說去文書那邊報了名;


有人將信將疑,持觀望狀態;


還有人快步回家,準備與家人商量後再做決定。


不過到底氣氛平和,比征調徭役時強太多了。


有了錢糧在前頭吊著,短短五天,報名人數就超過了縣令林誌和寧安義的預期,於是揭下告示不再招收人手。


之後在衙役的安排下,將這些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去挖河道引流,一部分到村裏開墾田地,開挖池塘。


挖河道大家都知道為了啥,沒人討論,頂多有人猜測中午吃啥。


叫他們來的時候可說的是管兩頓飯呢,不知道能不能管飽,有沒有雜糧飯。


要是有點油水就更好了,肚子裏有點油水,幹活都有勁。


在村裏幹活的討論的就多了,例如:


“開墾田地幹啥?反正年年發水都要淹。”


這話一出,就有人撅回去,“你傻啊,不是大半人去治河了嗎?他們把河收拾妥帖了,地不就不會淹了?”


又有人問,“那挖池塘幹啥?聽說還要養魚,魚又賣不了多年錢,費那功夫幹啥?”


“我咋還瞧見果苗了呢,難不成還要種樹?”


“……”


大家夥一邊幹活,一邊七嘴八舌的討論,到底也沒討論出個所以然來。


就有人總結,“想那些事幹啥,反正有工錢又管飯,上頭叫咱們幹啥,咱就幹啥唄。”


都是幹慣了苦活的人,挖個池塘墾個荒的,他們覺得這個勞動強度還行。


工程正式開始後,作為策劃者和領頭者,寧安義與林誌在縣衙哪裏坐得住?


先到河道那邊看了兩天,第三天直奔村子過來。


這幾天百姓每天兩頓吃的飽飽的,勞動積極性一下子就上來了,活幹的那叫一個又快又好。


等寧林兩人到的時候,一些地勢低窪處已經有池塘的模樣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