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秦纓恍然,嬤嬤又道:“真是多謝縣主了,今夜公主放了兩隻天燈,一隻玉兔天燈,一隻白貓兒天燈,都是小人們自己做的,結果都未放起來,一隻落在了北麵,另一隻飛的高些,可還是落下來了,應在西邊,奴婢們這就帶公主去找另外一隻燈籠去。”


嬤嬤拉著李韻便走,秦纓承諾道:“公主放心,兩日之內,我一定帶著燈籠入宮看您。”


李韻笑起來,這才跟著嬤嬤離去。


……


謝星闌等秦纓走遠了,才從暗處走出,他出來已久,自然直奔著湖邊長亭而去,但剛走到半途,便見幾個年輕的翰林還留在梅林之中。


他們出身不高,多是貞元十九年的新科進士,初入翰林院一年,是未來入六部的中流砥柱,幾人心知這場賞雪宴與他們關係不大,隻聚在一起賞花作文。


但等謝星闌走近,才知他們並非在做詩文。


“所以說人之際遇太難料,貞元十三年的進士,在翰林院待了半年便去了兵部,軍器監多安閑富足的衙門,卻偏偏遇到了個不省心的上司……”


“聽說軍器監油水極足,他多半是擋了人家的財路,幸好沒真的獲罪,否則大好前程就這樣毀了……”


“得多虧定北侯,那批軍械是給北府軍做的,定北侯保了他,如今在定北侯手下做個參軍也是好前程,就是在那幽州苦寒之地,著實辛苦。”


“各人有各人的際遇,隻盼咱們過了年,能去個好衙門。”


“你們說的是何人?”


幾人正議論著,卻冷不防被一道冷沉之聲打斷,他們轉頭一看,便見謝星闌不知何時到了跟前,幾人慌忙行禮,“謝將軍。”


謝星闌本從北麵離開,不欲與他們寒暄,但不知聽到了什麽,他腳步一轉上前發問,翰林們互視一眼,一人道:“我們剛才說的,是那位北府軍參軍。”


謝星闌擰眉,“趙永繁?”


“正是,他是貞元十三年的進士,當年高中還不到十九歲,後入翰林院任編修,很得陛下賞識,後去了兵部,最終又入了北府軍……”


科舉入朝之人多為文臣,少有再去駐軍當差的,謝星闌道:“你們剛才說他在軍器監擋了別人財路,是何事?”


幾位翰林麵露尷尬,一人硬著頭皮道:“是我們翰林院一位老編修說的,說當時趙大人入翰林院,正巧編撰了一套名為《考工記》的技藝全書,後來某日,陛下發現他對《考工記》裏的兵械篇頗有研究,便說他不如去兵部軍器監當差。”


“當時人人都覺豔羨,卻不想他去了軍器監不到半年,便被冠上了貪汙軍餉的罪名,是一批送給北府軍的甲胄做的太劣等,當時他已被下獄,喊冤之事傳到了回京述職的定北侯跟前,是定北侯將他從牢裏撈出,從那以後他便跟著定北侯去了幽州。”


頓了頓,這人輕聲道:“若他真的貪汙軍餉偷工減料,那定北侯必定不會幫他,所以我們便想,他那次應該是被哪位上司栽贓了,後來他很少回京城,還是此番回京麵聖得了賞賜,我們那位老編修才十分唏噓地與我們說了此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