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說起謝正瑜的畫,秦纓看向貞元帝:“當年老謝大人一家出事之後,宮裏的昭文館曾著過一場大火,所有帝妃禦像、宮廷禦畫,皆被付之一炬,起初我懷疑過,這大火燒了禦像,莫不是禦像有何古怪?可後來我又得知,自從真元四年後,陛下並未讓先謝大人畫過禦像,那如此便奇怪了,我彼時苦思數日不解,直到謝大人告訴我他父親畫錯了何地!”


說至此,秦纓呼吸一重,快速道:“也在此時,我記起了我婢女與小廝的對答,按照他們的說辭,我忽然想到了南下去慈山時,聽到過的一種說法,在慈山,無論是過什麽節日,其他地方慶祝三五天,他們那裏,則都要慶祝月餘,重陽的茱萸要掛上月餘,端午的艾草也要戴上月餘,便是過年的習俗,也要保持到二月,也是在此時,我記起了永寧公主在永壽宮一個不甚起眼之行——”


秦纓繞了一圈,又說回了永寧身上,眾人疑惑不定,而德妃卻驟然變了臉色,“你是說那日……”


秦纓看向她,“娘娘還記得,那日在永壽宮,公主殿下將玉簪扔進了牆角的雪堆裏,你看到之後,上前嗬斥她不珍惜寶物,可實際上,你隻是在遮掩此事。”


“公主扔玉簪,並非是不愛惜玉簪,她,其實是在為太後祈福!而娘娘你還不知,此行其實是慈善縣的過年習俗,名為‘扔愁帽’,於大年三十,要將戴過的帷帽、頭巾,或是女子發簪、絹花等飾物扔到院子角落,待二月將這些掃出與其他雜物一並燒掉,如此便可拋舊愁換新喜,公主不記年月,隻以為還在過年,這才將簪子仍在院角。”


德妃麵色一白,但崔曜卻不明白,“可公主怎會慈山的習俗?!”


秦纓看看德妃,再看看貞元帝,推測道:“我猜測,是陛下在某個重要時刻,對娘娘提起過此習俗,娘娘待陛下癡情,將此習俗記下,偶然教給了公主,雖交代公主不可露於人前,可公主神思不敏,將此事給忘了……”


德妃不敢看貞元帝,隻咬牙道:“不錯,這是當年在豐州過年之時,陛下扔掉自己的帷帽替我祈福,從而被我記下的,就算這習俗是慈山的,可那又如何?陛下或許是從臣子內侍那裏聽說過,這又能證明什麽?”


秦纓道:“那當年陛下如此,可曾交代娘娘,此事不可露於人前?”


德妃唇角緊抿,答不出話,秦纓便了然道:“若此習俗無古怪,陛下不可能如此交代,我既想通了此處,再看著先謝大人畫錯的夜宴圖,又加上薑夫人與永寧的藥方,那一切,便都可說得通了,而其實早在半年之前,公主殿下便告訴過大家她患了何病。”


眾人眉頭擰起,皆向永寧看去——


永寧紅著眼眶有些害怕,卻因德妃被挾持不敢靠近,隻能緊巴巴地拽著秦纓的裙袂。


秦纓攬著她的肩膀,沉聲道:“去歲的中秋宮宴,宴後皇後娘娘帶著大家賞菊,當時,公主給淑妃娘娘獻花,卻竟然分不清墨荷與碧雲,也是那日,太後娘娘讓把羊脂白玉的鶴鹿回春送給陛下,說陛下獨獨喜歡羊脂玉,碧玉送給他他也不會賞玩,而賞雪宴那日,公主竟將我發髻上的碧色玉蘭簪認成了梅花簪,給她做宮燈之時,她分明說過喜歡青鳥,可我做的青鸞逐月燈籠,卻不是她第一個放飛的,她第一個放飛的,乃是赤紅的三足金烏,我還想到,公主小時候被發現患病,乃是因她總認錯人與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