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盜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十一章 臨安(1/5)

運河乃古時南北最重要的通道,比起陸路交通來說,運河可以說要更重要一些,南北貨物以及糧食的轉運,大部分都要靠運河承擔。


自有宋以來,為了溝通南北運河交通的便利,宋初朝廷便大力開掘修複運河,形成了從汴梁到杭州貫通南北的一條特大型運河,史稱汴河,汴河將長江、淮河、黃河溝通,修成之後,形成一條波濤浩瀚的大河,繁華時期汴河上舟船如織,往來日夜不停,兩岸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城鎮林立,構成了北宋一道特異的風景。


但是自從金軍南下北宋覆滅之後,長江以南的運河便淤塞了下來,因為南宋為了防止金國利用運河南下,在敗退之後,將汴河沿途用沉船淤塞,並且挖開河道,使用土石填塞河道,最終使這條大河自楚州以北基本上完全廢棄,不複使用。


而南宋建立之後,雖然曾經多次北伐,但是最終都未能成功,放下軍事的原因不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北方遭遇兵禍之後,人口大減,土地拋荒嚴重,宋軍後勤補給不易,往往發兵之後,後勤跟不上,以至於宋軍出征不久,便因為物資供應問題,無力再戰,最終導致兵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高懷遠一邊坐船南下,一邊聽船上的人聊起運河的事情,對於這些事情,他這些年已經研究過了一些,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


望著滔滔河水,以及河麵上來往穿梭不停的各種船隻,高懷遠為汴河的興衰而感到惋惜,中國古代曾經創造過多少個令人瞠目的宏偉工程,累死汴河這樣的工程,最終都未能留下什麽遺跡,戰爭對於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造成了多大的災難呀!


這些年來,他一直都在暗中琢磨一個事情,他知道金國覆滅在即,而且對於南宋來說,光複中原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假如南宋在後來滅金之戰中,發揮的好一點的話,說不定真的能光複中原故土,並且為南宋爭取到一大塊戰略防禦縱深,如此一來,在以後和蒙古大軍對抗的時候,也不至於隻能據江而守,不敢說一定能遏製住蒙古大軍的南侵,起碼也能大大延緩蒙古人南下的進程!


現在看來,南宋有南宋的苦衷,除了戰將作戰不利之外,宋軍看來還麵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後勤補給的問題,失去了水道縱橫的水運補給的便利之後,純步兵組成的大軍,對於後勤方麵的壓力之大,是他以前沒有過多進行估算過的事情。


以現在一個士兵,要想維持作戰,拋開水運不提的話,起碼要有三到五個民壯為其提供給養,所以宋軍的戰鬥力的發揮對於後勤補給的依賴性將會非常巨大。


和蒙古騎兵一比,宋軍不用打,單在後勤補給上,便已經處於了絕對劣勢。


而蒙古大軍和宋軍不同,他們每個人擁有兩三匹戰馬,機動能力超強,而且蒙古軍是以戰養戰,往往是在別人的國土上開戰,不用有太多顧忌,能搶則搶,靠著劫掠便可以維持他們的戰鬥力。


何況蒙古軍的騎兵各個吃苦耐勞的能力非常強,他們自小便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