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募兵製(1/3)

謝慕華看到曹彬的神色,就把他的想法猜了七八分,接著說道:“其實為了防止將領專權。現在大宋的募兵製要改。”


“兵貴精而不貴多。”


這句話,曹彬是十分認同的,苻堅八十萬大軍被數萬東晉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曹操以少勝多打出官渡之戰。隨後又在赤壁之戰作為反麵教材證明了兵多不是取勝的關鍵。


宋軍隻要能保持完整強悍的戰鬥力,能夠維持著趙匡胤建國之初那支鐵血雄師的本色。這樣的軍隊,有三十萬人,足夠挑戰契丹了。


中原地方很大,如果說每地均要駐防的話,需要的軍隊數目的確不少。但是謝慕華提出的軍區製度,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這個問題。


每個軍區都要負責自己轄區的安全。其實內陸怎麽可能有外敵入侵呢?最多是有人造反罷了。


造反這種事,謝慕華是十分明白的。按照中國人的性格,不是逼得一點活路都沒有,誰也不會去做殺官造反的事情。朝政隻要清明,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造反的人,就幾乎不會出現。


而且,五大轄區之內,一旦出現異常情況。中央也有足夠的時間來反應內地的叛亂。若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那種龐大造反趨勢,一點點小人利欲熏心,想要做出什麽勾當來,那要消滅他們,實在是太簡單了。


主要的軍隊維持在三十萬之間就行了。


謝慕華侃侃而談:“保持軍隊的素質,重在練兵和實戰。而保持軍隊的數量和質量,就要不斷有新人湧現,不斷有老人離開。咱們大宋的軍製,按照現在的規模發展下去,很容易就形成了冗兵,對於軍隊素質的提高一點兒好處都沒有。所以,我想把軍隊的年齡控製在十八歲到三十五歲之間。”


曹彬有些犯愁,宋軍現在的體製問題在於宋朝繼承的是唐末五代的傳統,采用募兵製作為國家兵役製度的主體。


募兵製本身對軍隊的戰鬥力並沒有不利影響。在募兵的戰鬥力方麵,唐後期以募兵為主的軍隊,仍然具有較強的戰鬥力,甚至由於其高度職業化而更勝府兵一籌,河北地區的藩鎮正是依靠這些軍隊而將契丹等民族擋在塞外;至五代時期,周世宗大敗遼軍靠的也是全麵募兵製招來的雇傭兵;宋朝太祖太宗時期,全國更是清一色的募兵,但戰鬥力同樣很強,兩次北伐的失敗是宋朝指揮方式、臨敵決策和後勤保障上出了岔子,而不是軍隊戰鬥力的問題。


宋朝的募兵製在招募方向上有著嚴重問題。其招募的對象經常是一些市井流氓、強盜;同時自北宋開始,每逢災荒年,朝廷就要從災民、流民裏麵大量募兵,以消除民間暴動的隱患。


這種做法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民起義暴動的危險,但從長遠上講,這也給軍隊帶來巨大的戰鬥力下降問題。同時,由於宋朝朝廷不考慮已有的軍隊數量,無限製地募兵,“吏以所募多寡為賞罰格,諸軍子弟悉聽隸籍,禁軍額員多選本城補填,故慶曆中內外禁、廂軍總一百二十五萬”,導致軍隊數量激增,造成軍費支出上的巨大黑洞。


軍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