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三百對兩千(1/4)

秋高氣爽的時分是農夫們收成的時分,也是學子們檢驗真才實學的時分。大宋趙德昭即位之後的第一次貢舉考試如期舉行了。江南東路的各地才子紛紛趕到江寧府來,這次考取了舉人之後,就有資格去參加三年後的科舉考試,到時候一舉奪魁,就能光宗耀祖了。


謝慕華看著那些辛辛苦苦大老遠來到江寧府的學子,一個個風塵仆仆卻是神采奕奕,不禁想起自己當年參加高考的時候,豈非也是這般心情?隻不過他們考取的舉人是考進士的敲門磚,而自己參加的那個高考,除非是考上少數大學的“高分生”之外,其他的統統都是野雞大學,一文不值。謝慕華甚至懶得對人提起自己上的是哪所大學,反正離開了當地就沒人知道的破爛大學,提起來做什麽?


李昌齡笑嗬嗬的對謝慕華說道:“謝大人,這次要你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實在是對不住。不過江南貢舉考試,四方學子雲集,謝大人又是名動於天下的人物,要是能在此坐鎮。那些學子豈不是信心百倍?”


謝慕華淡然一笑:“在下那點才華實在是不值一提……卻不知道這貢舉考試和禮部春試有何不同?”


李昌齡說道:“咱們大宋的貢舉考試跟唐代差不多,這樣的貢舉考試是取得解送東京城參加會試的資格,也叫‘解試’。咱們考的是進士、明經、諸科,諸科大致相當於唐代的明經,其中也分為九經、五經、三禮、三傳、三史、學究、明法、通禮等,貢舉考試對應舉人既不問家庭出身,也無須他人推薦。每當開科之年,一般士人隻要品行端正、身份清白、身體健康、不為父母服喪者,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這就是所謂‘取士不問家世’,考試的時候跟會試差不多,第一,要鎖院以防請托;第二,別試以避親嫌;第三,按榜就座,不得移易;第四,禁止挾書、傳義、代筆……最後能夠高中的就是本屆的舉人了,隻不過會試是三年一次,貢舉考試卻是五年一次,要是一次落第,就要苦苦等候再考一次了……讀書,實在不容易啊!”


謝慕華啞然失笑:“那豈不是說今日我也被鎖在這考場之中?”


李昌齡笑道:“經略相公自然不在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