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連環計(1/5)

屋漏偏逢連夜雨,大臣們對趙德昭的態度明顯開始冷淡起來了。這位大宋的皇帝隱約感覺到了這一點。他缺少一種魄力,一種來震懾群臣的魄力。


如果可以的話,趙德昭很想去和群臣解釋一番,可是他不能。他還是要保持自己身為帝王的尊嚴。大臣和趙德昭之間的冷戰漸漸拉開了序幕。上朝已經成了例行公事。立妃的事情被無限期的拖延了下去。為什麽?因為禮部的頭兒都死了,一時半會,趙德昭也想不到讓誰去接手。而那些知道要接手的人心中也明白,一旦接手之後,馬上就要給趙德昭擺平立妃這件事情。


或許這件事對自己的仕途是有好處的。可是對於讀書人的名望聲譽重過一切的年代。很多人還是要琢磨一下,自己是不是會背上很多罵名。禮部的官職就這樣空缺了下來。宋偓已經帶著五萬大軍出發了,帶著豐厚的軍餉犒賞,帶著成車的糧食,趕著牛羊豬,前去大同慰軍去了。


但是遼國人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在一個地方失去了尊嚴,那些契丹人就要在另一個戰場把自己的尊嚴找回來。


大同已經落入了謝慕華的手中。且不說謝慕華在大同駐紮了多少人馬,是哪位將軍在大同駐守。在蕭燕燕和韓德讓的判斷下,大同易守難攻,身後又有雁門關的宋軍支持,守望相助。既然已經丟了,就不太好打回來。至少,在冬季這個不利於騎兵作戰的季節。契丹人是不會去碰謝慕華這個硬釘子的。


可是,不去碰謝慕華這個硬釘子,不代表遼國人就不想找回自己的麵子。大同丟了之後,這是蕭燕燕上台以來麵對的第一次敗仗。不僅敗了,還丟了大同這個對於桑幹河沿線戰略意義極其重要的大城。這樣的失敗,是契丹人所不能接受的。朝野上下一片反對之聲。契丹人沒有宋人這麽多規矩,蕭燕燕雖然手握遼國大權,可她畢竟隻是垂簾聽政的皇太後,而不是大遼國的皇帝。那些大臣們有什麽就說什麽,尤其是契丹的王族們,更是一個勁的叫囂,多少年了,契丹都沒有在宋人的進攻下丟了哪怕一個城池。現在可好!大同丟了,燕山五關的壓力驟然變大,這個黑鍋誰來背?


這個黑鍋隻能讓宋人來背!蕭燕燕馬上下了一份詔書,韓德讓為監軍,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為主帥。在幽燕一帶尋找戰機。給予宋人沉重的打擊!不求一城一池的得失,但求將契丹大軍的威風給打出來。


耶律斜軫接到這一份軍報,實在是有些頭疼,的確,從幽州南下進攻宋國,比去啃大同那個硬骨頭要好得多。這一點,耶律斜軫是很理解蕭燕燕的部署。可是現在畢竟是冬季。自己要去哪裏找一個戰機出來,把滿城的李繼隆迫出來決戰呢?


韓德讓帶著兩萬精銳皮室親軍來到了幽州,見到斜軫之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南院大王,可選好了目標麽?”


耶律斜軫親自在幽州城外三十裏迎接韓德讓,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