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長安風流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39章 西市偶遇(1/4)

既然皇帝都主動批了假,那不領情可就說不過去了。再者,秦慕白也想回家拿些換洗衣物與日用物品來。於是騎上火雲馬,離開了皇宮。


長安城太大,要想徒步走回去,這非得一兩個時辰不可。火雲快馬輕蹄,沒多久就到了西市。


西市可是當今天下第一大市集,比之21世紀大都市的商業步行街也不惶多讓。秦慕白來到大唐後,還一直沒有仔細的逛過西市。今日順路又偷得半日空閑,他便下了馬來一路逛了過去。


大唐的長安,毫不誇張的說就是現今的天下第一國際化大都市。在農業大國的中原,長安卻具有濃烈的商業化都市的氣息。這股味道,在西市尤其濃烈。


許多異國的商人帶著奇珍異寶,從絲綢之路上走來,目標直指長安。希望能淘到大唐的茶葉、綢緞、陶瓷器等特產商品往本國販運。許多胡人來了長安就不想走了,以定居於此落地生根為畢業的奮鬥目標,這情形跟21世紀許多人為美國綠卡而奮鬥頗有些相似。


在國外,唐人的地位向來都是最高的。就像是外國的使節來了大唐,也不約而同的以謙卑的姿態對待普通的大唐子民。我們的漢唐華服,也不是胡人們說穿就能穿的。除非獲得了永久居民權,才敢喜滋滋的換上華麗的絲質唐裝,並引以為豪。外國的使節來大唐拜會天可汗李世民時,被賞賜珍寶美女都沒有獲賜一套唐裝而歡喜——這就跟拿到了大唐綠卡似的,擁有了天朝上國的居民權。因此,許多來唐的使節、學子、商人,來了大唐後都不願走了。在這裏娶妻生子繁衍後代。吸引他們的不光是大唐的繁榮強盛與燦爛的文化,這個帝國開懷納容的胸襟才是海納百川的核心動力。


正因如此,許多異國的有才之士留在了大唐,在享受大唐生活的同時,將它們的才智與本國的文化也在這裏進行宣揚。大唐在中原文明的基礎上融合了許多最為豐富多彩的異域文化,繽紛多彩如百舸爭流,同時也帶動了生產與科技的蒸蒸日上。這樣的良性循環,才是大唐現今居於民族與國家之巔的真正原因。兼容並包的大唐與中華民族,也從這時如同龍頭一樣,引領著整個時代的前進步伐。


21世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