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長安風流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362章 狐狸尾巴(1/5)

家中辦過紅白喜事,家屬前往賓客家專程去答禮,算是比較高規格的“禮貌”。在大唐的仕紳階層中,比較的流行。


於是今天,秦慕白領上了妹妹霜兒,去了皇宮叫上高陽公主,一起去諸多賓客家一一答禮。


到了皇宮,秦慕白先找到大哥秦通,問他魏王何在。秦通說魏王正和一幫子大學士們,在弘文館裏討論《括地誌》的修編,估計今天這一上午是不會離開皇宮了。秦慕白心道這正好,我先去別的幾家,最後再去魏王家好了。


順便,秦慕白再問了一下今日朝會時,可有商議蘭州之事。秦通說沒有,他說近幾日的朝會之上,都沒有公開討論這件事情。但是長孫無忌與褚遂良主持過兩次閣部宰相會議,商議了這件事情。由於有長孫無忌做主反對蘭州繼續用兵,因此,主和派占了絕對優勢。但是,由於第二次會議時主戰派中有李勣這樣的重要人物發了話,表明立場說主張蘭州用兵,以戰謀和。長孫無忌與褚遂良也一時難以完全將他壓住,因此還有待再議。


秦慕白心中暗暗欣慰,李勣雖然一向低調謹慎,但這一回,他是難得的擺出了一回強硬的姿態。這或許多少有點出乎長孫無忌等人的意料之外。畢竟,李勣是當今大唐軍界的首席大佬,他的意見,就算是長孫無忌也不可能置之不理。


橫空裏殺出一個李勣,這多少有點打亂了長孫無忌的部署。


秦慕白現在想來,當初皇帝密調李勣回朝,除了鎮劾長安九門的長孫渙,還多少有點給長孫無忌“豎敵”的用意在。因為李世民非常清楚,李勣一向是中立的立場,性情剛正絕不對任何人阿諛奉誠。早年李世民在與他的兄弟爭儲奪嫡時,李勣就保持中立,不與任何皇子沾邊,一心隻管自己份內之事。他連皇帝的麵子也不給,又何嚐會懼那長孫無忌,更不可能迫於壓力站在長孫無忌的陣營了。


李世民要放權給長孫無忌,試驗一下由他輔佐李治監國理政會有什麽樣的效果;可是,他絕不可能讓任何一人一家獨大,獨掌朝綱。放眼當今朝堂,夠資格夠能力與長孫無忌叫一叫板的,如果衛公李藥師不複出,估計也就隻剩李勣了。


既然閣部的宰相們在這件事情上暫有分岐,秦慕白也就暗暗放了一些心。好在有李勣這顆頂梁柱撐著,軍方不會被長孫無忌這一夥文臣完全壓住。


秦通又說,由於蘭州一戰事情重大,朝廷發出了誥令,著令在外帶兵的重將段誌玄、尉遲敬德、程知節等人召回來,舉行第三次重要會議,定奪此項軍國大事。據說,就連臥病在床眼睛都快病瞎了的的魏征也會被抬來,可能連與皇帝同臥一病室的房玄齡,也會請來。


這應該是近幾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會群臣會議了。以往,這樣的會議一般都由皇帝主持,便是禦前會議,帝國最高規模的會議。


可見,長孫無忌是有意淡化李勣一個人的作用。至從打完突厥之後,大唐鮮有戰事,文官集團漸漸占據了朝堂的話語權。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三人,再加上新進倔起的褚遂良,四個人,足以壓住李勣一個人的聲音了。就算尉遲敬德與程知節等人會支持李勣主張,那也難以蓋過長孫無忌一夥人。再者,尉遲敬行署與程知節會否支持李勣,現在還很難說。雖然他們都是軍方的首腦,但曆年來各主一方井水河水不犯,彼此之間的團結程度遠不如文官集團的這幾位。


秦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