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長安風流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371章 終南山之巔(1/6)

秦慕白不大記得是怎麽在一幹人等的圍觀之下離開弘文館回到家裏的,精神有些疲憊和恍惚。本該高興,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


今次,他算是真切的體會了一回什麽叫叫險象環生殺機四伏了。一群人坐著開會,也能決定千萬人的生死興亡。雖不見刀兵甲杖,卻勝似萬軍混戰。、


表麵上看,李世民是在最後關頭出了馬,來了個力挽狂瀾或者說是乾坤獨斷,將原本已經完全傾斜的天平,生生的扭轉了過來。


其實,稍用點心就能想出,李世民這也是萬分無奈之舉!


這一次的閣部會議,一波三折,表麵看來是針對蘭州戰和一事,實際的核心是權力的爭奪與立場的較量。長孫無忌是強勢的一方,不管過程如何複雜但最終他獲勝了。


這也就意味著,主戰派的完全落敗,朝堂黨爭完全落入了一邊倒的局麵。


這當然是李世民最不願意看到的!


尤其是當他看到,自己一向十分器重的皇子魏王李泰,也做了順風倒的牆頭草站在了長孫無忌的陣營裏,真是氣不打一處來,當即將他逐出了弘文館。


都說君心難測,其實說白了也簡單。李世民要培養一個強大的集團出來輔佐自己的接班人,以保證大唐朝廷在他百年之後能夠安全穩定的過渡。可是,他又絕對不容許朝堂之上出現一手遮天的權臣。


這很矛盾,但很容易理解。


有朝堂即有黨爭,隻有兩方勢力勢均力敵,帝王方能駕馭。若一方完全落敗被吞並,那就意味著朝堂之上完全隻剩下一派人馬。這派人馬若是聯合起來,連皇帝也無法駕馭。


李世民尚且有這樣的憂慮,他更加不相信自己的哪個兒子,能夠對付一個牢牢抱成團的朝堂臣黨。所以,他十分希望他一向器重的李泰,能在這種節骨眼上拿出一點風骨與氣概,敢於與長孫無忌為敵,敢於堅定的站在勢力微弱的主戰派一方。可是李泰很沒出息的違背了與秦慕白的盟約,風吹牆頭草一般的猥瑣的站在了長孫無忌的隊列裏。


所以,當李泰走出弘文館的時候,所有人都能清楚的感覺到李世民的失望,甚至是絕望!


假如他百年之後,不管這帝位是傳給李泰還是李治,這兩個人都鎮不住長孫無忌!


如之,奈何?


李世民的悲傷,無法言喻!


他需要長孫無忌,又要提防著長孫無忌;他信任長孫無忌,又做不到毫無保留。這並非是因為個性上的缺失,而是一個帝王的身份,決定了他必須這樣做。


也許,李世民的無奈,才是他這次的病根所在。他想要遠離朝堂一段時間,看一看,假如自己離開大唐,大唐會變成什麽樣子。眼下的結果,很有可能讓他失望了——長孫無忌,完全能夠“一統江湖”。他素來器重的魏王,根本就無所作為,非但是比不上房玄齡、魏征這幾把老骨頭,連尉遲敬德、程知節這樣的粗人、秦慕白這樣的微末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