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長安風流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469章 玉門雄兵(1/3)

正月已過,玉門關依舊是鵝毛大雪漫天飛揚,地麵積雪三尺。


這裏的冬天,格外漫長,而且異常的寒冷。


百裏大軍營裏,將士們每天早晚必做的事情,就是清除積雪。在玉門關西北方向有一座並不大的山,方圓不過二十餘裏,已經快要被砍成光頭山,山上的樹木,全部用來劈柴取暖了。


饒是如此,大軍的訓練沒有終止一日。


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一個月的苦練,十幾萬大軍的成色無疑上了一個檔次。


二十天前,經過一係列軟硬兼施、明誘暗迫的各種手段,吐蕃大將噶爾•悉於多,終於是投降了。與之一同俘虜的兩萬八千餘名吐蕃騎兵,其中有六千餘昆侖鐵騎,絕望之下也一起投降。


秦慕白毫不猶豫的將這些彪悍的吐蕃騎兵,編入了自己的親勳翊府之中,由薛仁貴任大將負責統領。原本,秦慕白從鄯州帶來兩萬騎兵,加之薛仁貴帶回的一萬西征軍,人數不過三萬餘。剛來玉門關,秦慕白就用雷霆手段生吞了高昌降兵兩萬騎。半個月的時間,這些原本就對高昌國談不上忠誠與感情的雇用兵們,完全被唐軍同化,成了秦慕白的嫡係親勳部隊。


如今吐蕃降兵的加入,從實戰能力上講他們絕對是無可挑剔的。其中的昆侖鐵騎,單論個戰能力可不比薛仁貴麾下的西征軍精銳差。隻不過這些人的身份比較敏感,能否徹底降服其心對秦慕白來說也是一個考驗。


今後,肯定還要在陣前與吐蕃軍隊進行戰鬥。萬一這其中有人反叛或是嘩變,那可就致命了——秦慕白思考這個問題許久,終於找到解決之道!


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去骨抽筋,任其群龍無首!


首先,秦慕白對降將噶爾•悉多於就相當的客氣,都讓他有些受寵若驚了。將他穩住之後,說服(而不是命令與譴送)他去長安麵見皇帝,由皇帝賜爵封官。悉多於其實並不笨,他也清楚秦慕白是想要將他弄走再對他手下的軍隊下手,但眼下他已經沒了任何與秦慕白討價還價的資本,於是,隻好與高昌降將麴文盛兄弟倆一起,坐上了前往長安的馬車。與之同行的,有一隊兵卒和兩名秦慕白的心腹百騎,懷揣秦慕白上奏皇帝的奏折。


秦慕白料定,如不出意外這三個人到了長安,既不會被殺頭,也沒機會再鹹魚翻身統兵打仗了。此前大唐平滅北方突厥國時,他們的可汗頡利與許多的大小首領將軍,都在長安有爵有碌衣食無憂,許多人終老長安,子女後代還就紮根在此,成了大唐子民的一份子。


大唐對於降將與戰俘的寬容善待,比之吐蕃嚴苛的軍法要強上萬倍不止——悉多於之所以投降,也正是這樣一個原因。


吐蕃的軍法之嚴苛,是天下聞名的。打了這樣的大敗仗,哪怕他悉多於出身豪門貴族自己也是國之止將,再哪怕他父親是宰相哥哥是元帥,他這一回也是好則削職貶官再無出頭之日,運氣要是差一點,就是和這些俘虜們一起被深井活埋也有可能!


如此說來,能在長安留得性命享些富貴安寧,總比回到高原被宰了強。出於這樣的心理,身為生死仇敵的悉多於與吐蕃騎兵,會投降也就不奇怪了。


拔除了悉多於這個“靈魂人物”,餘下的兩萬多人馬可就好收拾了。秦慕白命人仔細排查吐蕃降軍將佐們的“政治背景”。凡是出身吐蕃豪門貴族的高級將佐,一概調走不留在這隻軍隊中。反正秦慕白是關西道行軍大總管,蘭州大都督府治下數十座府兵軍府,任何軍府任何職位他都有權進行平級調動。


前後幾天之內,秦慕白將六十多名吐蕃貴族將領先後給調走了,前往蘭州各地州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