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長安風流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473章 浩世之戰(1/4)

翌日二月十五正逢朔望大朝之期。清晨,武德殿朝會。


文武百官國戚勳略等山呼萬歲罷後,分左右布列。李世民龍袍袞冕正坐龍椅之上,朗聲道:“今日滿望朝會,議決國家大事,朕有要事與眾卿相商。”


眾人一聽心中頓時一緊,各自暗忖尋思,多半是跟吐蕃戰事有關了。前不久噶爾欽陵西疆一鬧,天下震動,眼前還有比這個更大的事情嗎?


“大唐與吐蕃之間,征鬥連年。自武德朝延續至今,未有停歇。朕雖有心讓兩國永結盟好,然吐蕃拒我賜婚殺我使節,又揮軍叩邊患亂疆野,更殺我封疆大吏國之功臣。現今又擾我州縣殺人放火屠城害民,為害甚重。此恨此仇,不共戴天。”李世民朗聲而道,話音之中威武畢露,而道,“如今,關西道行軍大總管秦慕白,率軍連戰連捷,於幻月穀、大非川、玉門關三破吐蕃,殲敵十餘萬眾,使吐蕃元氣大傷。朕以為,須當此時趁勝追擊,如當年盡剿突厥汗國一般,以重兵之勢,與以吐蕃最後一擊。”


說到這裏,李世民頓了一頓,說道:“朕戎馬半生征戰天下,深知‘知兵者不好戰’的道理。戰爭,終歸是一件傷敵傷己的兵器,非到萬不得已不可啟用。今日我朝重臣與皇親國戚多半在場,朕就是想要問一問眾卿的意思。朕想要發起的這一場浩世之戰,是否可行?”


李世民話音一落,滿朝皆靜。眾卿都聽出來了,皇帝今天是有違常例的先發製人。以往但凡議決大事,一般是由眾卿當朝會議,然後最後皇帝拍板。今天卻反了,皇帝先把自己的包袱抖了出來表明了自己的心跡,讓眾臣發表議論。


這事情,李世民辦得可是點“不厚道”,畢竟,不是哪個臣子都敢輕易去否決皇帝的意見,這太考驗勇氣與膽量。但同時這也意味著,皇帝今天似乎是“誌在必得”,他的心中,大概是已經拿定了主意,要打這一戰。所謂的拿出來公議,不過是想逃脫一個剛愎自用的罵名罷了。


因此這一時半會兒,還真是沒人出來發表意見。


“怎麽,如此重大國策,眾卿都無話可說?難道又要逼著朕像上次那樣,派筆墨伺候嗎?”李世民說道。


話音一落,還就當真有人站了出來,“陛下,老臣有話講。”


眾人一看,原來是蕭禹。


蕭禹乃是一名博學多才的大儒,前隋貴族後裔血統高貴,為高祖所重用。李世民登基之後雖然沒有棄用他,但他的重要地位早已被李世民的嫡係房玄齡所取代。這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耿直,說得難聽點“不識時務”。他與房玄齡等人不和也經常直言上諫觸犯龍顏,但從不妥協示弱隻知道對著幹,因此仕途幾度起浮。如今剛被貶為外官招回來不久。在朝堂之上,人稱“蕭老牛”,就是說他倔。


“蕭特進有何高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