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長安風流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494章 浩世之戰(1/3)

一個月後,三十五萬關西軍齊集於晴羅原,朝廷供給的最大一批糧草及時運抵。秦慕白派往西南戰場聯係尉遲敬德的斥候也回報了消息,說尉遲敬德已經按照秦慕白下達的作戰指令,率領五萬劍南精銳步卒,過金川、渡金沙,朝吐蕃的陪都墨脫堅難挺進。


得知這個消息,李大亮對秦慕白的作戰指令提出了質疑。這位征戰沙場已愈半生的沙場宿將說,現在是我軍主動出擊越境異地作戰,應當集中兵力鼓躁而前,壯大聲威以正兵決戰。尉遲敬德所部人馬不過五萬,單獨出擊去攻打墨脫,沿途道路艱險補給困難不說,肯定會遭受到吐蕃諸部族的連番劫殺,再加上敵暗我明,天時地利皆在對方,尉遲敬德所部估計難有建樹,而且凶多吉少。


經驗豐富又聲望頗高的李大亮提出這樣的質疑,秦慕白自然不可忽視。於是他召開了一個軍事會議,專門商討這個問題。


秦慕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與立場,對眾將道:“論兵力,我軍目前一共有四十萬,吐蕃兵馬連番折損之後可戰之兵也差不多是這個數目。但是他們麵臨滅國滅族之危,肯定會全民皆兵。也就是說,若論兵力,他們仍是遠勝於我。再者,我軍勞師遠擊,彼軍坐逸待勞;我軍不熟地理不服水土,彼軍固守本土同仇敵愾。因此,我們雖然是攻方,但天時地利人和皆處下風——在這樣的情況下,是不利於正兵決戰的!”


眾將聽聞此言紛紛點頭認可,李大亮也表示認同,說道:“若論用兵,古來罕有超越藥師者。而藥師用兵的核心與精髓所在,就是‘奇正’二字。少帥身為藥師的得意門生,果然深得真傳。這番解說,十分通透,老夫也隻得拜服。話說回來,少帥既然決定以‘奇兵戰法’開啟戰此,不知具體如何安排?大戰在即,也是該部署具體的戰術了!”


“我的想法就是——兵分七路,割而擊之!”秦慕白說道。


“七路?”眾將一同問道。


“一路,就是尉遲敬德所部,從川蜀出發兵發墨脫,拿下陪都。就算拿不下,也必須分散噶爾欽陵的兵力,在墨脫達到圍城打援的目的,支援主力部隊!”


“第二路,沿侯君集進兵路線,走昆侖、格爾木、占據犛牛河不源,切斷羌塘一帶與邏些城的聯係,並牽製羌塘諸部族的兵馬,如能占領這一帶領土,則是更佳!”


“第三路,就從晴羅原進軍多瑪,占領紮陵湖與鄂陵湖流域。這裏是吐蕃最重要的農牧基地之一,但目前離我軍主力大部比較近,吐蕃人已經撤走了九成。這路兵馬占領此地後,專司在此轉運糧草、運送物資、救助傷員,做為其餘六路兵馬的接應與後勤補給。也就是說,兩湖一帶將是我軍在高原上的最後一個據點!”


“第四路,也是主力先鋒一路,出積石山、越黃河九曲、攻破多彌一帶所駐派的所有吐蕃部落!這路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後方主力打鋪墊——先鋒官我已有人選,就讓薛仁貴擔綱,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


眾將紛紛點頭應允,“少帥接著說,餘下三路兵馬如何安排?”


“餘下三路兵馬,其實也就是本帥親自率領的三路人馬,但分作三股前行,如同三叉戟一般跟隨在先鋒一路兵馬身後,主要攻擊目標是——孫波!”


“孫波?”李大亮驚咦一聲,“那不是侯君集大破東讚宇鬆的血戰之地嗎?據說那裏是吐蕃王城前的最後一道軍事屏障,大部分的吐蕃貴族、包括噶爾部族都分封在這裏,根基深厚兵馬強盛!”


“不錯!”秦慕白點頭道,“這裏是吐蕃的三大部族世襲之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