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楊家送女(1)(1/3)

柳氏見劉氏急了起來、生怕她的火爆脾氣會讓她立馬掉頭走人,於是忙連連出聲安撫道:“我知道小岞村的本地村民沒有送、養童養媳的習俗,但童養媳在我們家鄉卻是極為普遍的,我也是想著眼下你們家日子不好過,而我又想找個從小自個兒調教著,上大了才能夠稱心如意的媳婦兒……”


“所以我才會冒昧的提出這個法子來,讓你把七娘給我家二郎當童養媳,由我來幫你好好的養著七娘,待兩個孩子的歲數一到,我馬上就讓他們成親圓房,讓七娘當我王家的準媳婦兒!”


“如此一來我得了個好媳婦兒,你也可以減輕負擔少養個閨女,這有何不好呢?再說了,我可是打算把七娘當正經媳婦兒來養,不似丁牙儈那般隻想著把你家七娘哄去賣錢,而且我們兩家又離的近,七娘即使在我家養著你楊家也隨時都能來探望啊!”


柳氏一口氣講了一大堆話兒,但劉氏聽了後還是頻頻搖頭,道:“這事兒可萬萬使不得!我聽說給人家當童養媳的閨女,在婆家的日子過得十分淒慘,和讓人使喚的奴婢沒什麽兩樣……”


劉氏生長的小岞村娶親風俗十分獨特、也不興送養童養媳,而這王家夫婦則是從惠安北邊遷來小岞村的,因此遵循的風俗和小岞村當地人遵行的有些不同,也正是如此,柳氏才會提出讓楊七娘到王家當童養媳。


楊沫沫一聽柳氏的提議,頓時也驚得睜大了雙眼,她怎麽也沒料到柳氏會突然提出要楊七娘過門當童養媳,回過神來後小腦袋馬上飛快的轉動起來、想要搜刮出一些和童養媳有關的規矩。


楊沫沫知道童養媳在中國各個朝代都有,又被古人稱為“待年媳”和“養媳”,意思是指由婆家養育女嬰、幼女,待到孩子成年再正式成親圓房。


古時候的人家,之所以願意把親生閨女送去給人家當童養媳,不是因家貧無力養活,就是因家貧怕將來籌備不起女兒的陪嫁妝、耽誤女兒嫁人,總之說來說去都是因為一個“貧”字!


楊沫沫知道古時候男女結親,聘禮和陪嫁都要花費許多錢財,這種流傳了上千年的習俗是老百姓無力抗拒的,所以就有人想出了送、養童養媳這個法子。


這個法子可以讓男方早早的領個童養媳回來,這樣不但可以讓婆家家裏多一個勞動力,婆家還能自小就按著自己的意思調教媳婦兒。長大後正式成親時,儀式也比大娶簡單許多,男方無需再多花錢財和物事備聘禮,女家也無需再準備陪嫁妝。


如此一來,尋常的老百姓也就沒了“破家嫁女”和“破家娶媳”的煩惱了,所以民間因童養媳這個風俗,流傳了這麽一句俗語———“農家不能具六禮,多幼小抱養者”,也就是說,婚禮習俗是造成童養媳習俗盛行的一個原因。


楊沫沫把自個兒知道的和童養媳有關的事兒都理了一遍,馬上悲哀的發現,眼下楊家的境地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