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束脩不足(1/4)

劉氏等人都沒覺得王道婆那一眼有什麽不妥,但魚兒卻因生性敏感、一下就捕捉到王道婆藏在那一眼裏的異樣神彩,那絲異樣神彩讓魚兒心裏一驚,猛然意識到自己剛剛隻一心想著捉弄騙錢的王道婆,一時竟忘記自個兒隻是個稚童、言行舉止有些太過膽大了———畢竟,才兩歲大的娃娃哪懂得分辨誰是騙子?


魚兒越想心裏越害怕,同時還暗自感到十分懊惱,更是生怕被王道婆琢磨出什麽端倪來。於是魚兒馬上有些慌張的悄悄打量起王道婆的神色,這一打量魚兒頓時福至心靈生出一個挽救的妙法子……


隻見魚兒再度伸出小手指著王道婆,邊指邊口齒不清的說道:“辮…辮…辮子……”


這閩南人說話的口音十分獨特,而這樣的口音也讓閩南人經常會對有些字發音不準,譬如“房子”念成“皇子”、“飛蛾”念成“灰娥,這樣發音不標準的字詞比比皆是。


加上王道婆頭上是先盤了細小的辮子、再把辮子和頭發一起圈成發髻,所以魚兒故意在王道婆臨走前指著她的頭頂含糊不清的喊了“辮子”,那大家夥就會順其自然的把魚兒先前喊的“騙子”理解為“辮子”,畢竟這二字的發音本就有些相似,魚兒就是喊錯也屬正常。


就連王道婆聽了魚兒的話後,也暗中鬆了口氣、不再認為魚兒的言行舉止有什麽妖異之處,直接認為她剛剛指著自己喊“騙子”,乃是因發音不準而陰差陽錯的說出了事實,並不是才兩歲大就一眼看穿了她的偽裝。


而見了眾人的神情後,魚兒才是真正鬆了一口氣的人,畢竟才兩歲多的娃娃就懂得指著王道婆罵“騙子”,若真被愛裝神弄鬼的王道婆把這件事兒給誇大了,那魚兒指不定會被小岞村的村民當做妖怪、架到柴堆上燒了……這樣的結果讓魚兒直到此時還一陣後怕!


今日之事雖然隻是小小的一件事兒,但卻也讓魚兒受到了小小的教訓、並從此提高了警惕,王道婆一事讓魚兒告誡自己以後無論做什麽事都要三思而行,年紀小時開口說話更是要事先斟酌一番、篩選用詞,免得小小年紀就說出大人才會說的話語來,平白無故的招人懷疑。


自從被王道婆小小的懷疑了一次後,魚兒再遇到什麽事兒都會小心對待,幸好眼下魚兒已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