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年師傅的考驗(1)(1/4)

不過楊六郎打出生到現在也沒離開過家鄉,受地界和年齡所見,他對竹藝的了解隻能停留在一定程度上。


嚴格說起來,楊六郎除了見過那走街串巷兜售小玩意兒的貨郎現場編過一、兩回物事,剩下的那一點對竹藝的了解都是他從一些書上看來的。但這楊六郎書讀得並不算好,所以能看得懂的也就那麽幾篇雜文,再深奧一些的他即便識得上麵的字兒也不懂意思。


但眼下既然年師傅有意考一考楊六郎,那楊六郎就是挖空自個兒所懂的那些事物,也得認認真真、好好的答一番不是?


想來年師傅也知道楊六郎懂的多不到哪兒去,充其量就是想考一考楊六郎有沒有這方便的天賦罷了,否則若是年師傅收了個怎麽教都不上道的笨徒弟,那不是沒事自找麻煩嗎?


所以年師傅一問話就直勾勾的看向楊六郎,似乎不想錯過他臉上任何一個細微的神情般,而楊六郎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挑了那最簡單的一樣竹編物事來說,隻見他指著牆角上掛著的那把竹拂,小心謹慎的說道:“小侄對竹藝懂得不多,要不也不必前來拜年師傅您為師了,不過小侄雖然眼拙、卻也還能看出這事物編的手法的好壞來,比如那牆角上掛著的那把竹拂……”


魚兒順著楊六郎的目光往牆角看去,一眼便認出楊六郎口中的“竹拂”、其實就是現代鄉下常用的竹刷子,魚兒以前在鄉下的親戚家見過這種竹刷子、所以才能一眼便認出來,魚兒知道現代社會的鄉下人大多拿它來涮鍋、涮碗,隻是魚兒不知北宋人將著竹刷子用來做什麽。


楊六郎適時的解了魚兒疑惑,隻見他慢慢的說道:“小侄曾見常到村裏來的貨郎現場編過這種竹拂,那貨郎一般會取一把事先削好的小竹片兒,用紅繩將竹片一頭緊緊的綁住、困成結結實實的一個圈,這被捆住的地方便可作為手握的地方,這樣一把簡單的竹拂便做好了。”


楊六郎說著走到牆角把年師傅掛在牆上的竹拂取了下來,指著那手握的部分說道:“但小侄見了年師傅做的竹拂後,才發現原來能用更簡單省事兒的法子來做這竹拂,且二種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