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轉眼兩年(1/3)

光陰似水、歲月如梭,轉眼就過了兩年有餘。


這楊老爺子新去,按照規矩楊家兩房人都要為楊老爺子守孝,因此這兩年多來、楊家大房和二房兩家的日子都過得十分低調,並且都按照規矩禁作樂、婚嫁、同房等犯忌諱被視為不孝的事宜。


魚兒早前對北宋守孝的各種規矩不甚清楚,親身經曆了一著後才知道原來在北宋、守孝可是有著許多大小規矩,不像現代人那般潦草應付。並且守孝期間這些規矩直係晚輩都要嚴格遵守,一旦違反了規矩、經人告發就要被官府辦罪。


既然同律法牽扯上關係,那守孝一事對魚兒一家來說可就是大事了,早在楊老爺子剛剛去世那會兒,劉氏就把家裏的六個孩子都叫到了一塊兒,仔細的向他們叮囑了守孝期間應當遵守的各項規矩,並讓他們一定要牢牢記住不可輕視。


而魚兒最先知道的是替楊老爺子守孝的期限,這個期限很長、足足有二十七個月,在這二十七個月裏當官的晚輩、比如楊大郎必須告“丁憂”回鄉守孝,孝服滿後才能上京陳請複職。


除此之外,一幹晚輩在守孝的二十七個月裏,不能參加宴會應酬,不能上酒館、煙花之地等場所尋歡作樂,哪怕是已經成親多年的老夫老妻也不能同房,否則將會被視作大不孝。


當然,禁欲二十七個月、時間的確是有些太長了,不過這夫妻倆關起門來做什麽事外頭的人哪會知曉?隻要夫妻倆不在守孝期間生下孩子、以人把柄就行。


否則若是有晚輩在守孝期間生下孩子,那他們這一輩子的名聲可就臭了、一輩子都會被人戳著脊梁骨罵不孝,而若是當官的出了這樣的醜事,那除了名聲臭了外、這一輩子的官運也就完了。


而魚兒一家守孝滿兩年零三個月後,恰好又到了三年舉行一次的科舉考試,這一次正好楊四郎孝滿能夠去參加,魚兒一家一出了孝期首先籌備起來的便是這件最要緊的大事了,畢竟一家人對從小就天資聰穎的楊四郎的期望還是很高的。


這楊四郎眼下去參加科舉考試,已不似楊大郎當年參考時那般艱難、事事都需要費力打點,畢竟楊四郎眼下可是有了一個當官的哥哥了,加上李二娘娘家的三個哥哥也都在朝為官,這些關係讓楊四郎成了不折不扣的“關係戶”,參加秋闈時也因為這些關係而少走了許多彎路,刻意刁難他索要打點費用的人也少了許多。


而楊大郎才剛剛當官一年多就因丁憂而告假還鄉,這對剛剛在官場上起步的楊大郎來說有些不利,因此楊大郎一守完孝就帶著李二娘直奔東京,很快就在幾個大舅子的幫助下重新謀了份不錯的美差,這差事一領完楊大郎便即刻奔赴上任去了。


而因楊大郎急著奔赴上任,所以當楊四郎到東京參加省試時、他未能留在京城照顧,於是楊大郎臨走前便和李二娘一起、把楊四郎托付給了幾個大舅子,請李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