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節鞭、九節鞭、十三節鞭等,與趕牛馬的鞭子,在來源上,可能有一定的關係。還有一種木質鞭杆,其長度以人之一臂加肩寬度之,亦
稱“短鞭”。因其形短小,用時極方便。鐵鞭為六角形,鐵鐧為四楞形“大小短長,隨人力所勝用之。”硬鞭多為銅製或鐵製,軟鞭多為皮革編製而成。七節鞭、九節鞭、十三節鞭謂之軟鞭。鞭適用於馬戰與
步戰。硬鞭一般用於馬戰,持鞭之將多持雙鞭。鋼鞭沉重而無刃,以力傷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武,臂力過人,手腕更是要收放自如強人數倍。
軟鞭由鏢頭、握把、若幹鐵製鞭節和圓環相連而成。軟鞭在晉代即已出現,被認為是猛烈暗器,不易抵禦,有七節、九節、十三節之分,習稱九節鞭。攜帶方便,使用可長可短,軟硬兼施。其技法主要有
纏、掄、掃、掛、拋、舞花及地趟鞭等。軟鞭以圓運動為主,借助手臂搖動,身體轉動,增加鞭的擊打速度,改變鞭的運動方向。軟鞭分單鞭和雙鞭,也可與其他器械配合。硬鞭有兩種,一是竹節鋼鞭,形如
竹節;另一種是十三節水磨鋼鞭,長約一米,鞭尾有堅木或鐵製柄,頭尾皆可握,能兩頭使。擊法有擋、摔、掉、點、截、盤、掃等。方節鞭:由鞭身和握把組成。鞭身為十一節方形鐵疙瘩組成。鞭把為圓形
鐵製。用時可以鞭身擊打,也可以用鞭尾之小鞭甩擊。
陳沁柔所用的鞭是一種軟鞭,不知是何種動物毛皮鞣製而成,展開竟然有兩三米長,通體烏黑,鞭把底端是一直猙獰的獨角蛟龍,光是那蛟龍的獨角就有十多公分左右長短,黎簫一看就明白了這是用於近
身時作匕首刺殺對方,這樣可以彌補因為對手近身鞭子的威力失去陳沁柔沒有自保之法,此鞭看成色也有些許歲月,到是不知道陳老爺子從何處得到,總體來說也是一把不錯的神兵。
“既然你們二人都準備好了,那可以開始了!”陳老爺子端著一杯茶走出:“我作為裁判,你們沒有意見吧?”
見二人都點頭表示可以,陳老爺子微微一笑突然大喝一聲:“開始!”
陳沁柔聞言白嫩的手腕突然一抖,嘴上嬌喝:“看招!”手裏的軟鞭如靈蛇出洞一般夾在著咧咧風聲呼嘯的朝黎簫攻來。黎簫見狀隻是微微一笑,腳下沒有任何動作,頭部輕輕一偏便躲過了陳沁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