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1/2)

大年初一,宋錚照例還是帶著媳婦兒,孩子挨家挨戶的串門拜年,一圈走下來,最後在郭保昌老爺子家裏吃飯。


外麵,宋寧正帶著弟弟宋靜在客廳裏玩兒,劉格格和林欣如在廚房裏準備晚飯,宋錚則一進門就被郭保昌拉到了客廳一角,那個被郭老爺子稱為書房的地方,捧著幾經修改,最終定稿的《大宅門前傳》的劇本。


很難想象,一個導演,編劇可以把一生都獻給一個故事,而郭老爺子做到了,其實這也不難理解,26年的宅門生涯,他早已將這份宅門情結深深印在生命裏,他曾經幾次表示,今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把一部完整的“大宅門”呈現給世人。


曾經,宋錚以為郭老爺子的宅門兒故事會延續到白家後人的身上,可這實在是太難了,一場浩劫,宅門消失殆盡,這十餘載慘痛曆史根本無法表述。


當初在籌備第三部的時候,郭老爺子就在為如何闡述犯愁,幾經躊躇,他汲取白景琦1912至1921年間的一段經曆,用別樣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全新的故事。


如今再拍第四部,怎麽拍?到底拍不拍?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畢生積澱,40餘年風雨,這部凝聚著血和淚,甚至差點兒搭上性命的作品,郭老爺子根本停不下來,還要繼續,因為宅門兒裏的故事,早就成為了他畢生的情節,無法割舍。


其實,在宋錚看來,老爺子的一生都夠拍上一部長篇電視劇了,因為他的人生本身就足夠傳奇。


郭保昌原名李保常,出生在一個貧困之家,父親凍餓死於街頭,為了生存,母親將兩歲的他賣掉。幾經輾轉之後,他被京城某名門望族收養,隨母姓改叫郭保昌。


這現實中的“大宅門”就是大名鼎鼎的燕京同.仁堂樂家,他的養父即是樂家四爺,也是《大宅門》中白景琦的原型。


在這裏,郭保昌開啟了他的宅門兒生活,也開始了他的宅門兒情節,26年間,目睹了同.仁堂的榮辱興衰。


郭保昌自幼聰穎,5歲能唱戲,8歲寫文章,從16歲就開始醞釀,要將其宅門兒生活寫成小說,“這裏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淚情仇,我耳聞目睹,親身感受,這些酸甜苦辣,悲喜怒怨,無時無刻不在激蕩我的情懷,我想把它寫出來”。


沒想到,這少年時的夢想,卻幾經風雨,竟穿越了半個世紀,成為他一生奮鬥的目標。


《大宅門》或許像一顆種子,被深深植根於郭老爺子的心底,盡管中途風雨飄搖,艱辛曆盡,但它仍以頑強的生命力一點點冒出芽來,並縈繞於心多年。


老爺子的宅門兒生涯終於那場史無前例的“運動”,那時的他正就讀於電影學院導演係。1964年,他被打成“反.動學生”,又因其“為反動資本家樹碑立傳”,判了三年刑,發配至南口農場勞動改造,當風暴驟起,又罪加一等,被判無期徒刑,寫了一半的《大宅門》手稿全部被查抄。


這樣的打擊並沒有澆滅他寫作的念頭,勞改期間他“賊心不死”,依然寫作《大宅門》。不過很快,此舉再度引人注意,他隻得忍痛又一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