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宰執天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39章 苦心難成事(下)(1/4)

熙寧七年十月初五,王安石卸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監修國史的身份,出知江寧府。


而本官從禮部侍郎連晉九級,被擢為禮部尚書,以資政殿大學士的身份成為了前任宰相。


王安石獨相數載,他如今辭位,宰相之位不能空懸,必然得有人出來接替。


所有人都望著學士院。不論是開封、洛陽,還是大名、相州,也都是在屏聲靜氣,等著天子的禦駕來到內東門小殿。


依照多少年來的慣例,每當朝堂大拜除之時,不論是宣麻拜相,還是準備冊封太子,天子的禦駕都會駕臨內東門小殿,在殿中向翰林學士口述自己的旨意。同時負責草詔的翰林學士所居的學士院都要鎖院,以防消息走漏。


東京城的大街小巷,早在王安石開始遞上辭章的時候,就開始討論究竟是誰來接手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禮絕百僚、群臣避道的位置。


“是馮當世【馮京】?還是王禹玉【王珪】?又或是吳衝卿【吳充】?”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當王安石放棄了他的宰相之位,政事堂和崇文館裏的最高位置就此虛懸,朝中的兩位參知政事,還有一名樞密使,皆有資格問鼎此位。


一人反問:“陳暘叔【陳升之】曾任宰相,他在樞密院的位置還在吳衝卿之上。怎麽他不能做?”


“也有可能是洛陽、大名的那幾位。北虜虎視眈眈,國中板蕩,必須要有元老重臣來鎮守朝局。”


“要是韓、富、文等人回來,新法可就完了。”這是幸災樂禍的聲音。


“誰支持新法,天子會讓誰上來。誰能讓朝廷財計穩定,天子會用誰。馮、王、吳、陳,還有幾位元老,可有一個支持新法,他們上來之後,又有誰能有辦法彌補朝廷虧空?如果不能,那多餘的支出又要從哪裏削減?廢掉新法的虧空,少說都要一兩千萬貫,當年要有人有這個本事,也不會是王介甫上台來……當真以為新法能廢不成?!”


有人在樊樓之中如此說道,聞者紛紛嗤之以鼻,以為狂生。王安石都下台了,新黨如何還能盤踞在朝堂之中。想想範仲淹,他一離開朝堂去了陝西,呂夷簡就立刻開始反撲,最後將新政一黨一網打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