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宰執天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34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下)(1/3)

文及甫如果得罪,那麽文彥博少不了要請辭眼下的職位,相對的,韓岡這邊也許能少個不確定的因素——即便之前已經經過了談判,但韓岡也不可能全心全意的相信文彥博的人品。如果文彥博去職,隻要不是再弄來一個曾經做過宰執的元老,不論換了誰來,韓岡自問依靠自己的名位都能讓他影響不了襄漢漕渠的工程。而有了文彥博之事在前,天子應該也不會選個會找麻煩的人來洛陽。


不過到底河南知府兼西京留守的位置到底會不會換人,此事還是得走著瞧,說不準趙頊得給文彥博留個體麵,不像政事堂中的變化,幾乎已經可以確定。富弼方才說‘眼下政事堂中隻有一相一參’,明顯就是把吳充排除掉了。


這半年多來,政事堂中的成員,交替變換得就跟走馬燈一樣。無論馮京和吳充,都是上去後就下來了。


從表麵上看,都是台諫官的功勞,但實際上,自然是他們不能讓當今天子滿意。要不然即便馮京、吳充犯了再大的錯誤,天子都可以幫他們擋下來——不過就是將台諫清洗一遍而已,王安石剛剛推行新法的時候,趙頊不是沒幹過。


可事實上的情況,馮京和吳充顯然是不如王安石受到趙頊的信任,當然不可能為了他們而將彈劾他們的台諫官全都趕出京城。馮京已經去了河陽府,而吳充則說不準會去哪裏了,他的兒子給他太大的拖累。


接替吳充的王珪,是政事堂中的老人,擔任參知政事已經快十年了,可在朝堂上,別說王安石,就是相比起吳充來,王珪他在政事堂中的存在感就像清晨的霧氣一般稀薄。


幾年前王安石尚未第二次登上相位,呂大防曾經說動王珪聯名上書推薦張載進京,這件事上韓岡欠了他一份人情。但接來下王安石進京後,王珪便再沒有跟張載有正常以上的聯係,也沒有說趁機幫著宣揚關學一番,讓好不容易賣出的人情,一下就淡了下來。


王珪在政事堂的一貫表現也是類似於此,不跟正當軸者為敵,不與天子的心意相違逆,除了做官的目標肯定是放在宰相之位上,要說王珪這位晉身東府並不比王安石晚多少的政事堂老人有何獨特的政見,韓岡抓破腦袋也想不出來。


也許王珪做上宰相後,會搖身一變,變成另外一個強勢的性格,但韓岡覺得,王珪多半還是會成為一個對天子唯命是從的宰相。這個性格應該會比較符合當今天子的都需要,且連續三名宰相去職,為了維護政事堂的權威,王珪也應該在相位上坐上比較長的時間。


而沒有了傾向比較明顯的吳充,以王珪的性格和能力,應該壓製不住虎視眈眈的呂惠卿。同時從王珪的實際需要上看,他的確應該引薦合適的人選入政事堂;而從政事堂眼下的人數上看,也是亟需補充新血。


就不知道政事堂中的新血,是從樞密院轉調,還是從三司、學士院或京城以外提拔合適的人選。


條件適合的人選,數量不少,猜都沒法兒猜。其實除去年齡和資曆不看,韓岡也是夠資格的,直學士都能進樞密院,學士要入東府自然毫無問題。可是年齡和資曆就是最大的問題,韓岡也不指望能有這個運氣。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