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宰執天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1/4)

【第二更。】


為什麽梁氏身為漢人,卻要反對漢化?還不是因為玩不起。胡化的政權節省開支,要學著宋人立文法、修宮室、定次序、備禮儀,轉眼就能將國庫給抽空掉。俗話說發財立品,家窮就別指望能有什麽禮儀規矩——李清雖是夏臣,但他作為漢人的自豪感卻是根深蒂固的,誰讓華夏與蠻夷的區別,就是蠻夷自身都無法否認。


且這兩年由於連連敗陣,軍事上更是一點收入都沒有,隻能靠與宋人的回易所得勉強維持國計——青白鹽池所產的池鹽不知向宋人那邊走私了多少出去——加之要應付遼人貪婪的胃口,整個國家都已是處在苟延殘喘的階段。


“宋人若是再過一個月才能出兵,想要攻到靈州城下,就要頂著烈日過瀚海,即便是秦鳳、熙河可以順著黃河走,也是一樣要長途跋涉。酷暑難捱,等他們到了靈州城下,不會剩下多少氣力。但要是宋軍到了秋涼之後才動身,對我們來說,更是一樁美事。屆時戰馬已肥,我軍在靈州養精蓄銳,而宋人出兵數月,則是疲憊不堪,正是以逸待勞,可以輕易取勝。”


梁乙埋的聲音傳入李清的耳中,讓他警醒過來這裏還是在朝堂之上。


可是聽到梁乙埋自欺欺人的一番話,李清的心中隻有冷笑。國勢所限,即便這一仗贏了,缺乏根基的西夏除非能在宋人那裏咬下一塊肉來,否則絕對支撐不了多久。


李清沒有與西夏偕亡的打算。


如果西夏能支撐下去,他會繼續做著忠臣。但萬一形勢不妙,有亡國之危,他可不會死硬到底。不管怎麽說他都是國中漢人的核心,尤其在景詢這樣的漢家文臣接連在,讓手挽兵權的李清更加受到擁護。


梁乙埋並不知道李清的心思,可就算知道也不會覺得有什麽值得驚奇的。首鼠兩端的部族和臣子,已經數不勝數,不缺李清一個。


沒人能保證眼下站在朝堂上的仁多零丁和葉孛麻,他們兩家會忠心到底。反倒是梁氏和嵬名氏,一個是後族、一個是王族,投靠宋人完全沒有好處,說不定哪天就被殺了滿門良賤,以防太祖繼遷複興家族之事重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