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宰執天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1/4)

【補更】


“鴛鴦濼當然不是夏捺缽的地方。”


趙頊臉色陰沉。他找韓岡入宮,可不是來聽他幸災樂禍的。


“陛下不必擔憂。”韓岡安撫著天子,“遼人當還沒有下定破棄澶淵之盟的決心。”


“何以見得?!”趙頊當即追問。


“用兵貴奇,如果遼人有心毀盟,再起幹戈,就不會如此大張聲勢。何況郭逵已至河北,陛下勿須憂慮。”


韓岡表現出來的輕鬆,倒是讓趙頊心中放心了些許,再聯想起郭逵已經去了河北,有名帥坐鎮,當可保河北無恙。


郭逵去河北,這個人事安排是韓岡推薦,同時也是郭逵自願。除了他們兩人,朝堂上,還有以王珪為首的宰執們對這項任命全力支持。不過王珪、元絳的支持,多是嫌在朝堂上礙手礙腳,不比韓岡郭逵二人,是真心擔心遼人的動向。


韓岡外似輕鬆,但他心中對耶律乙辛的評價,卻也再向上調升了一級。


自從遼主從飛船上摔下來之後,遼國的動向一直很模糊。大宋這邊打探到的消息,一個是確認春捺缽一如往年去了鴨子河,第二則是遼國近期沒有內亂。


而這段時間的朝野內外所熱議的話題,除了迫在眉睫的戰爭之外,就是有關禦史台中的蘇軾。遼國動向甚至沒有多少人去關心,都認為遼國肯定遲早會陷入內亂,眼下的平靜隻是各方在為決戰做準備而已。


前一天,王安禮還特地為了蘇軾來造訪韓岡。韓岡不得不說了一通‘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若蘇軾以詩文得罪,日後還有誰敢做詩詞?以言辭罪人,日後誰還敢說話?’的廢話來搪塞。


以韓岡的想法,他隻關心蘇軾最後是不是以詩賦言辭來定罪,如果是其他罪名,他就不會插手,反正別的可能加諸於其身的罪名不至於要了蘇軾的性命。但從當下禦史台中傳出的消息來看,蘇軾對於李定等人強加給他的罪名幾乎都承認了,也就是說訕謗朝政這一條罪證確鑿,連口供都有了,以言辭論罪的結局看來是注定了——這樣的情況下,韓岡隻能設法保住蘇軾的性命。


可是遼國局勢的發展出人意料,幾乎沒人想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