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宰執天下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1/3)

【算是昨天的第三更,補前麵的。】


種諤、李憲剛剛打下了宥州,鹽州則是給高遵裕派出的偏師撿了個便宜去。銀夏之地基本上是收複了,消息傳到京城


王中正離著靈州尚遠,卻已經在報告在進兵的過程中受到了西賊頑強的阻擊。不過他們沿著黃河河穀走,接連打穿了幾處峽口。叫苦雖然厲害,但成果卻是最豐厚的。而且王中正還有一支偏師,是往涼州府去的。


王舜臣攻下了濟桑寨,翻越了洪池嶺,正向著涼州進發。京城和王舜臣之間的消息往來有二十多天的延誤。想必此行如果順利的話,涼州應該已經攻下來了。


至於環慶的高遵裕、涇原的苗授,兩人都順利抵達了靈州城。隻要休整兩日,就能出動攻打靈州。以官軍在城池攻防戰上的水平,以及霹靂砲等戰具的使用,拿下靈州城不成問題。如果有膽量的話,更可以順便將興慶府也一並拿下來。


“眼下局勢,全都靠了相公。”清風樓中,現任知製誥的蒲宗孟舉著酒杯,“精兵悍將齊集靈州城下。靈州轉眼可得,滅夏也就指日可待了”


王珪輕輕笑了一笑,抿了一口酒,“哪裏。這是陛下的功勞,我也隻是輔佐罷了。”


“天子豈能少了相公的輔佐?伐夏之策一出,頓遭群小非議。若無相公居中一力主張,如何能有如今觀兵興靈的這一天?百年之患終得解脫,此乃相公之力也。”


王珪歎了口氣:“隻要日後的誹謗能少一點就好了。”


他難道會不知道三旨相公的稱號?王珪既不是聾子也不是瞎子。譏諷往聽得到,嘲笑他看得到。緊緊跟著天子,所有的行事全都取決於天子。王珪將自己的官場哲學執行得很完美,但他終究還是不甘心的。


身為一國宰相,輔佐天子治理億萬子民,王珪既然占到了這個位置上,終究還是想為後世留下點什麽。讓自己的名字能刻畫進青史之中,能走上更高一點的巔峰。


王珪很少有機會表現自己,他的任務就是統管大局,既不是上陣殺敵、也不是領軍滅國,這些相對於宰相來說,並不在職權範圍內的事務,決定了王珪根本摻和不進去,隻能坐視一個個機會被人拿去。


幸好王珪有的是耐性,隻要還在宰相的任上,就還有希望。等了半年,終究還是給他等到了一個機會。


郭逵、王韶、章惇甚至韓岡,他們有能力,有功績,也為大宋的國勢流汗出力,但他們都沒有這個運氣,將果實收入懷裏的運氣。


但他王禹玉有。


所以他一力主張攻夏,隻要能順利的攻下靈州和興慶府,自己的地位和聲望必然能夠跟韓琦、富弼相媲美,而遠遠超過那些庸庸碌碌的朝臣。


如今天下安定,可動蕩的時局隨時可能會出現的。一旦時局動蕩,到了關鍵的時候,天子決不會信任一個隻會說請聖旨、領聖旨、已得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